星期六, 12月 30, 2006

保單體檢 勞保權益照過來

【經濟日報/陳芝豔】 2006.12.30

小美明年初即將升格當媽媽,最近小美的壽險業務員提醒她,可得好好檢視手上的保單,因為小寶寶出生後,經濟負擔加重,家庭的保障也得更完整才行。小美趁著元旦假期,開始收集過去一年來繳費的各項保單收據,業務員跟她說,考慮家庭整體保障時,除了商業保險,可以順便把勞保提供的給付一併考慮進去,減輕加保的負擔。

善用勞動保障卡

目前勞保給付的項目包括生育給付、傷病給付、殘廢給付、老年給付、死亡給付、失業給付和職災醫療給付這七項。上班族能領到多少勞保給付,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月投保薪資為基礎來計算,所以如果是小美要確定自己生小孩時,可以從勞保局領到多少錢,第一步就是要先搞清楚自己的每月投保薪資是多少。

一般來說,公司在薪資單上通常會加註員工每月的勞、健保費用或勞退新制提繳金額,上班族要掌握自己的月投保薪資,留意薪資單上的金額就可以。不過,還是有許多中小型公司,並不會在薪資單上載明,這時上班族就可以利用勞動保障卡來查清楚。

此外,過去上班族要查詢自己勞保的加、退保異動資料,不是透過申請自然人憑證,就是要親自走一趟勞保局或各地辦事處臨櫃查詢,不過今年今年7月後核發的勞動保障卡,已增加了勞保的投保資料,只要透過土地、玉山、台北富邦和台新四家發卡行的自動櫃員機(ATM),不但可以查到自己退休金專戶的金額,還可以查詢自己勞保最近日期的六筆異動資料,上班族可以藉著年底檢視保單保障是否完整時,順便檢查自己的勞保權益。

留意投保薪資

業務員跟小美說,因為各項勞保給付主要都是根據被保險人的平均投保薪資計算出來,換言之,高薪者和低薪者領到的給付金額並不同。

以小美明年初生小孩時可向勞保局申請的生育給付為例,給付標準是以被保險人一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為準,小美的月薪如果是4萬元,月投保薪資就是4萬100元這一級,生小孩時就可以領到4萬100元的生育給付;如果小美的月薪只有2萬6,000元,月投保薪資就是2 萬6,400元這一級,兩者的生育給付就相差了1萬3,700元。

勞保提供的七項給付中,只有職災醫療給付不必根據上班族的投保薪資計算,其它都跟投保薪資有關。如果上班族是因為發生職災而需要申請勞保給付,領取給付時還可以多五成,如勞保的殘廢給付是發給1到40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但如果是因為職災而需要領殘廢給付,可以領到的金額就是1.5個月到60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

不過要留意的是,目前申請勞保給付都有二年的期限,但立法院近來已經初審通過把申請勞保給付的請求權從二年提高到五年,未來上班族即使當年度疏忽,將可望有更充裕的時間申請勞保給付。

【2006/12/3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星期四, 12月 28, 2006

看緊荷包 節省保費有撇步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2006.12.28

1.年繳最划算;2.自動轉帳;3.刷卡換紅利;4.善用繳費寬限期

民生消費漲聲四起,唯獨薪水文風不動。在銀行存款利率微薄之際,節省壽險保費法寶之一,就是優先選擇年繳保費支付方式;此外,辦理自動轉帳、刷卡繳費換紅利點數以及善用繳費寬限期,都是有利荷包的方式。

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今年前三季國內受雇員工平均薪資僅較去(94)年同期增加0.67%;若扣除物價因素後,實質平均薪資反而是衰退0.16%。薪水成長追不上物價上漲幅度,造成生活大不易,一切支出都得精打細算。

壽險消費者只要懂得運用方法,就可合理獲得保費優惠、節省保費支出;長期有效節省保費下來,也會成為一筆可觀的費用。壽險公司提供下列節省保費基本撇步,不論採用任何一種方式,都是為了保戶荷包作打算,聰明的保戶別忘記好好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

一、年繳保費最划算:由於人壽保險契約是一種長期性契約,所以保戶通常可以選擇年繳、半年繳、季繳或月繳等方式來分期繳納保費。通常保險公司都是依年繳費率為計算,然後再依據各繳別收費的次數及成本,來算出各繳別保費。

半年繳保費是年繳保費乘以0.52,季繳則是乘以0.262,月繳則是乘以0.088。若年繳保費10萬元,月繳保費就是每月8,800元,累積一年12期總計為105,600元,比年繳保費總共多了5,600元,幾乎是年率6%的額外費用。相較於目前存款利率大多都在2%左右徘徊的微利環境來看,當然是選擇年繳保費最划算。

二、自動轉帳享優惠:利用自動轉帳繳納保費,不但方便省時,也不用擔心因漏繳保費而導致契約停效失去保障,同時通常還可獲得保費折扣優惠。一般而言,只要當期保費自動轉帳扣款成功,就可享有保費折扣優惠。

以年繳保費10萬元來說,若以兩個月期票支付保費、年率2%計算,兩個月票期所省下的利息不到400元,而自動轉帳繳費1%的優惠就有1,000元,二者相較,自動轉帳所享有的優惠更合算。不過,這項優惠對於部分商品並不適用,像集體彙繳件或團體件等,因保險公司已將可節省的收費成本回饋,因此無法再提供轉帳優惠了。

三、刷卡繳費享受紅利積點:保戶使用信用卡支付保費雖多沒有保費折扣優惠,但可享有信用卡先消費後付款功能,賺取最多一個月的利息,又可以紅利積點換取贈品,對保戶而言,不無小補。不過,持卡人必須注意繳款期限,以免因忘記繳納卡費,衍生額外的循環信用利息或逾期手續費等問題。

四、善用繳費寬限期間:寬限期間的規定,雖不能讓保戶獲得實質保費折扣優惠,卻可使契約不因要保人一時疏忽或手頭不方便,未能如期交付續期保險費而致契約停效。所以,保戶若因一時經濟不便,便可利用繳費寬限期間,延緩繳交保費而不用支付遲交利息,還可維持契約繼續有效。

【2006/12/2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星期三, 12月 27, 2006

台灣50ETF 笑傲股票基金

【經濟日報/記者周慶安/台北報導】 2006.12.27

風水輪流轉,去年股票型基金大發神威,今年則輪到指數型股票基金(ETF)發功,截至昨(26)日止,台灣卓越50基金(TTT)還原權值後全年績效19.7%,直逼20%大關,擊敗近三分之二的一般股票型基金。

強調被動式管理的ETF問世之後便成為基金經理人的最大天敵,為了證明投資人基金管理費付得物超所值,基金經理人除了打敗大盤之外,績效最好也要超越ETF,否則對於每年收取2%管理費的基金公司而言,面子上總是掛不住。

話雖如此,今年卻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基金經理人表現不如台灣50。

台灣共有三檔ETF,其中台灣50由年初的開盤價50.75元一路上攻,昨日收在56.75元,還原權值後,一整年台灣50報酬率19.7%,逼近20%。

統計至12月25日為止,國內172檔一般股票型基金平均報酬率只有15.89%,將近三分之二的股票型基金績效不到19%。

再看中型100,雖然掛牌當天吞下一根長黑K棒,但畢竟還是避開了5月股災,且資產與中概股近期漲勢凌厲,加上電子股併購傳聞不斷,間接推升中型100績效,8月31日掛牌至今漲幅也有14.59%。

富邦IT表現相對較弱,但9月12日掛牌以來三個多月績效也有9.65%;反觀今年以來績效排名落後的新光健康平安、摩根富林明JF台灣、復華全方位、國際金龍、建弘福元五檔基金,全年績效都不到2%。

寶來中型100基金經理人張美媛表示,台股類股輪動速度加快,主流類股難以捉摸應是主動式管理的股票型基金今年表現不佳主因,由於明年還有總統大選和兩岸題材,預計這種情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去年國內股票型基金去年平均績效達40%,保德信店頭基金績效更飆高到105%;今年大盤上漲超過19%,股票型基金平均報酬卻只有15%。

「從研究員開始就專攻科技產業,對傳產類股真的不熟,也不敢重壓。」基金經理人大嘆今年操盤大不易,由於電子股占台股權重六成以上,基金經理人從研究員開始就習慣研究電子股,對傳產股著墨不深,這也是今年股票型基金表現普遍不理想的原因,不過投資總是風水輪流轉,明年ETF是不是能打敗基金經理人還在未定之天。

【2006/12/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星期四, 12月 21, 2006

新年到 理財體檢做了沒?

‧黃琡珺 2006/12/18

趕快在今年立志終結貧窮,邁向「好野人」之路吧!為什麼老是覺得沒錢可花,其實,歸根究柢多半是因為沒有做好妥善理財規劃!

又是新的一年,回顧過去,身為單身貴族的您,老是覺得每個月的薪水在買幾件衣服、吃幾頓大餐之後就所剩無幾嗎?身為一家之主的您,總覺得每個月的薪水在付完貸款、交完孩子的補習費以及其他零碎支出後,就感到捉襟見肘嗎?如果您有不知道錢花到哪裏去,錢不夠用的感嘆,可不能一年拖過一年,趕快在今年立志終結貧窮,邁向「好野人」之路吧!為什麼老是覺得沒錢可花,其實,歸根究柢多半是因為沒有做好妥善理財規劃!

理財總體檢,您及格了嗎?

理財規劃時首先要認清本身的財務狀況與家庭的需求,再透過編列預算的方式,妥善運用金錢。您可以分析收入有哪幾項?金額有多少?支出有哪些?總花費多少?編列年度預算前可先考量下列幾項重點:

(1)家庭或個人的收入-包括有固定的收入如薪水,以及額外收入如利息、股利等。

(2)必須的支出及生活所需-如貸款、伙食費、交通費等固定支出。

(3)可能的意外花費-如喜宴禮金、意外醫療支出等。

(4)儲蓄-宜準備約3~6個月的基本生活費用,以備不時之需。

理財規劃重點1─理財工具聰明選!

現代人想要靠薪水致富,光是每天兢兢業業的在工作崗位上努力衝刺,求升官加薪,那也得碰碰運氣;或是成為小氣達人拚命存錢,那也要看存款利率高不高,在了解自己的財務能力後,不妨將剩下的資金投資到海外共同基金上,尤其利用每月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只要3仟或5仟元起的資金就可以投資,投資金額有彈性,讓資金比較充裕的人可以多投資一點,資金所剩不多的人也可以一起參與。展望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邁入第五年後轉趨溫和,但是穩定增長的企業獲利,仍有利全球股市持續走堅,因此穩健型的投資人建議採全球化投資策略。

此外,在企業提高股利率的回饋股東的趨勢下,美國的高股利股票也是值得加碼佈局的標的,對於資金充裕且有能力承擔較高風險的投資人,新興國家中的拉丁和東歐股市也是不錯的選擇。

理財規劃重點2─風險分散不能少!

現代網際網路、媒體普及,各種資訊的取得已經變得十分容易且快速,只要個人願意花些精神與心力,把握風險分散的原則,就能DIY量身訂做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建議將資金投資在不同種類的海外共同基金上,建構一個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舉例來說,若您已經投資台灣股市,海外資產佈局又選擇南韓、日本和泰國股市,但這些全都屬於亞洲,並沒有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如果說此時資產組合中能納入美國或歐洲股市投資的話,便能降低諸如北韓試爆核武等區域事件對亞洲股市的影響性,也可以同時達到貨幣分散的功效喔。透過定期定額投資,由於投資時點分散,也是可以分散成本與匯率的風險的一種方法。

提醒您,趁者新年到,把自己的財務狀況好好檢查一下,利用妥善的理財規劃,擺脫每月花光的煩惱! @ http://udn.com

星期三, 12月 20, 2006

港幣、美元、證券帳戶 一次開齊

【聯合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6.12.20

想到香港的銀行開戶參與中國大陸投資熱潮,其實不難。可以在一天內搞定,而且香港銀行周六上午上班,周休二日趕個早到香港開戶,剩下時間還可以在香港血拚一下,周一再返回工作崗位。

首先要到香港的銀行開戶必須攜帶兩種證件,一是護照,二是台灣的國民身分證,且須在有效期間內。一般人出國不會帶身分證,如果真的忘了,可以向銀行要求事後補件。此外,你在台灣往來銀行swift code及帳號、住址英譯等,也須事先備妥。

想到香港開戶的民眾,最好一次開齊三個帳戶,分別是港幣帳戶、美元帳戶、證券帳戶,便可一次搞定投資基金、股票。前兩個帳戶若未自行指定,一般香港銀行員會幫你開「支票帳戶」。一位香港富邦銀行行員解釋,香港的銀行不能跨行提款,最好是開支票帳戶,日後若需要提錢到他行轉存較方便;此外,因為香港大部分共同基金都是以美元計價,再開個美元帳戶可以方便投資。

再者,香港的銀行開戶一樣有最低存款門檻,低於標準,便須收取「不動戶(台灣稱為靜止戶)」管理費,各銀行規定略有不同。以香港富邦銀行為例,港幣最低存款門檻為港幣1,000元,約新台幣4,000元;若低於此,從第13個月起每個月收港幣15元,若是存美元,最低存款門檻為150美元,近新台幣5,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香港人的「普通話」水準良莠不齊,再加上香港的開戶規定與台灣不同,初次到當地開戶的民眾可能會出現「雞同鴨講」的狀況,有疑問最好當場先問清楚。一趟開戶作業大概得耗時一個小時,較在台灣的銀行開戶的時間長。

【2006/12/20 聯合報】@ http://udn.com/

同時開三帳戶 搞定所有投資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6.12.20

想到香港的銀行開戶參與中國大陸投資熱潮,其實不難。整個行程可以在一天內搞定,而且香港銀行周六上午上班,周休二日趕個早到香港開戶,剩下的時間還可以在香港血拚一下,周一再返回工作崗位。

首先要到香港的銀行開戶必須攜帶兩種證件,一是護照,二是台灣的國民身分證,且須在有效期間內。一般人出國不會帶身分證,如果真的忘了,可以向銀行要求事後補件。此外,你在台灣往來銀行swift code帳號住址英譯等亦須事先備妥。

想到香港開戶的民眾,最好一次開齊三個帳戶,分別是港幣帳戶、美元帳戶、證券帳戶,便可一次搞定投資基金、股票。前兩個帳戶若未自行指定,一般香港銀行員會幫你開「支票帳戶」。

一位香港富邦銀行行員解釋,香港的銀行不能跨行提款,最好是開支票帳戶,日後若需要提錢到他行轉存較方便;此外,因為香港大部分共同基金都是以美元計價,再開個美元帳戶可以方便投資。

【2006/12/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台客 流行到香港開戶

【聯合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2006.12.20

一位台灣旅客正向香港的銀行員詢問開戶事宜。近幾年大陸投資熱潮,連帶激勵台灣民眾到香港金融機構開戶。

到香港可以做啥?台客到香港「到當地銀行或證券商開戶」,這檔事已擠下買買、吃吃,晉升為台客到香港第一大事。

前幾年,香港觀光節廣告詞:「買東西、吃東西、買東西,休息一下,再買東西、吃東西。」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市場投資熱翻天,身在台灣的民眾卻受法令限制,無法買到「純度」較高的中國投資工具。一群熱衷理財的網友不願錯過機會,例如網友Teresa日前在理財網站貼上「12月份要到香港開戶,想問各位大大一些問題」,沒想到反應熱烈,更令人驚訝的是,不少網友留言:「可以讓我跟嗎?」

由於留言太踴躍,一位網友Alfling還自告奮勇要幫大家組成南、北兩團,出發到香港開戶。這群網友的野心不小,打算靠著「團結力量大」,向香港的銀行要求基金手續費優惠。

另一個場景是,上周有個30人左右團體到香港出差,原本只是兩個人在出發前相邀到銀行開戶,沒想到後來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跟著魚貫到銀行。出差行程原本就很緊湊,但大家寧願捨棄搭機前最後血拚機會,就是要趕到銀行辦妥開戶手續。

為何台客們到香港不再是買東西、吃東西,理由無他,中國股市過去一年走勢強勁,漲幅在全球投資市場數一數二,吸引全球資金瘋狂湧進,香港正是台灣民眾投資大陸的跳板。

台灣民眾受到法令限制無法直接投資中國大陸,以投資共同基金為例,在台灣銷售的基金若投資大陸比率超過10%便須下架。以目前理財網站討論最熱門的新華富時25 FXI ETF、A50 ETF為例,前者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六成,後者更是高達110%,以台灣法令要求基金的大陸持股不得10%來說,絕對無法參與這波大漲的狂潮。

不僅是到香港開戶,現在不少台灣民眾到大陸旅遊,也會順便在當地銀行開戶。究竟在大陸、香港兩地開戶有何不同?理財顧問表示,想搭大陸投資熱潮,自然是直接在當地以人民幣投資最能享其利,不過到大陸開戶牽涉到當地法令,資金只能匯入,不能匯出,日後獲利了結有困難。

至於在香港開戶,因當地法令已經上軌道,對投資人較有保障,可投資範圍也相當廣闊,包括紅籌股、H股都可以買,加上匯款便利,成為台灣民眾海外開戶的首選。

【2006/12/20 聯合報】@ http://udn.com/

星期二, 12月 19, 2006

高券資比外資概念股 夠嗆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6.12.19

台股昨(18)日重回7,600點之上,現階段高券資比的上市櫃公司中,近一個月又獲外資加碼超過千張的個股,共計有17檔,這些高券資比的外資概念股族群,在選後壓抑性資金陸續回籠之下,將有機會引爆軋空走勢。

台股昨天在電子股強勢帶領下,傳產、金控股跟進彈升,盤中克服10日均線反壓,鴻海集團旗下鴻準(2354)、廣宇(2328)等多檔漲停,台積電(2330)、友達(2409)則收復10日均線,年底作帳行情啟動,終場指數以7,624點收盤,上漲85點,成交值1,005億元。

台新投信總經理沈文成指出,電子股成交比重維持在六成五左右,散熱模組、監視器,以及集團族群等表現不俗;加上年底作帳行情來臨,在元月效應預期加溫下,選後資金陸續回籠,高券資比、且獲法人加持個股,可望成為軋空走勢要角,進一步帶動大盤行情上漲。

在券資比方面,以竹商銀(2807)的75.55%居冠,而台達電(2308)則以70.94%緊追其後,東鋼(2006)64.84%、大眾銀(2847 )58.04%,另外,裕隆(2201)、台積電(2330)、矽品(2325 )等個股券資比都超過四成。

聯邦投信總經理林志煌分析,這些券資比高的個股,共同特點是股價表現穩健或相對抗跌,部分個股的券資比更隨著股價上揚而升高,顯示軋空效應還是存在。這些個股除軋空效應外,應該還有業績做後盾,否則不易在盤整格局中脫穎而出。

法人指出,高券資比個股均以具轉機性、基本面的題材居多,再者又有外資買盤的加持,現階段盤面處於高檔盤整,成交量也維持在千億元左右的規模,如果未來量能持續回籠,這些個股在走勢相對持穩的情況下,後勢發展更具想像空間。

國際投信投資理財部協理夏倫偉表示,若融券餘額一直處在高檔時,將是高券資比個股有利的憑藉,因為短期間就算是因為有套牢賣壓出籠,都會使得股價有所支撐。

【2006/12/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短線買黃金 現在是時機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雯/台北報導】 2006.12.19

國際金價近一個月跌幅近30美元,專家表示,對短線投資者而言,目前是進場買黃金的時機,但需留意金價再跌。

國際美元走強,促使金價暴跌。國際金價近一個月跌幅近30美元,昨(18)日開盤為每盎司615美元。專家表示,對短線投資者而言,目前是進場買黃金時機,但需留意短線漲多拉回。

美元匯價上周五走高,國際金價也大跌,加上石油價格下降,國際金價應聲下挫。

中信局黃金交易員表示,金價在沒有議題炒作下,幾乎與美元亦步亦趨。雖然上月底才創下640美元三個月高點,但近日不敵美元走強開始下跌。

與上個月底640美元的價位相比,金價在上周五收盤跌至614美元,昨天盤中僅反彈至618美元,與上個月高點的差距近30美元。

不過對於美元跌幅,外資仍不看淡。

例如高盛仍看好2007年的黃金價格,並預估在2007年底,將達每盎司750美元,與目前價位相比,有100美元上漲空間。

有專家指出,目前金價滑落,適合短線的投資者進場,也就是會在近兩個月內脫手的投資客,因為金價目前的動能不強,並且金價走了四到五年的多頭,要小心回檔。

以技術線型來看,目前下檔的支撐價位在610美元,上漲的壓力區則在620美元。

昨天國內黃金存摺牌告價是,每公斤賣出價新台幣65萬5,987元,買進價64萬7,552元;最小單位報價每公克賣出價是新台幣654元,買進價648元。與上個月高點相比,每公斤跌幅新台幣2萬6,000多元。

【2006/12/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保費月繳不如年繳 省6%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6.12.19


壽險業者建議,買保單時,「年繳」方式最划算,「月繳」方式,可能會比「年繳」保費貴個6%左右。

什麼都漲,就是薪水沒漲。資產縮水,還要擠出資金購買保單時,最好讓自己能省則省。中國人壽指出,即使是「購買保單」,保戶也要顧好權益,首先就是,選年繳保費最划算。

中國人壽指出,壽險保單多是長年期契約,保戶通常可選擇「年繳、半年繳、季繳或月繳」等方式來付保費,但建議選擇年繳方式。

中國人壽解釋,這是因為選擇年繳,是一次繳費,但選月繳或季繳,因為「一年多次」繳費,會有多出的成本,有些公司還派員收費,「人力成本」也要算進去。

例如,「半年繳」保費是年繳保費乘以0.52,「季繳」則是乘以0.262,「月繳」則是乘以0.088。如果年繳保費是10萬元,月繳保費就是每月8800元,累積一年12期總計為10萬5600元,足足比年繳保費總共多了5600元,這筆額外費用,接近年利率6%;但現在一年期存款利率才2%左右,因此,選擇月繳保費,實在不太划算。

中國人壽還建議,儘量選擇自動轉帳繳納保費,或用信用卡、聯名卡繳保費,可獲得1%保費折扣,例如年繳保費10萬元,有1%優惠就可省1000元。不過,「集體彙繳件、團體件」,因為保費已打折,所以多不再提供轉帳優惠。

【2006/12/19 聯合報】@ http://udn.com/

星期五, 12月 15, 2006

買健康險 台壽保:謹記5W1H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2006.12.15

人身保險以健康保險爭議居多,次為傷害保險之爭議,而人身保險方面最易引起糾紛之爭議類型依序為承保範圍、事故發生原因認定及必要性醫療,合計約占50%,其中許多理賠糾紛的來源,就是消費者違反告知義務而遭壽險公司拒絕理賠。因此台壽保建議投保人謹計「5W1H」要訣,提供完整健康告知原則,可降低退補率,進而可降低因而發生的理賠糾紛。

5W1H包含Who(被保險人或要保人)、When(什麼時間、住院期間)、Why(什麼原因、醫師之確診為何)Where(那一家醫院)、What(什麼方式治療、藥物或手術)、How(後續回診狀況、目前情形)台灣人壽表示,若被保險人投保時,告知有特定的疾病(如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氣喘等),可先填寫疾病問卷以利加快核保速度。

投保壽險、健康險與傷害險時,當保戶隱瞞實際健康情況,誤導保險公司減少或是變更對於危險的估計,對於自身的未來保障將大打折扣,損失最大的其實是保戶本身。台灣人壽指出,有些不良的業務員為了爭取業績,不但暗示民眾可以隱匿病史,甚至還有幫民眾代填要保書的情況,後來發生問題保險公司往往拒絕理賠。民眾一定要親自填寫保單,誠實告知為上,以避免種下將來理賠糾紛的種籽,影響自身的權益。

【2006/12/1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星期四, 12月 14, 2006

理財趨勢:另類投資規劃 市場青睞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2006.12.14

一向給人高風險印象的避險基金,在1996年到2006年這段時期,報酬居然可以高過美國S&P500股價指數,且同一期間下跌幅度也小於S&P500股價指數。摩根富林明投信協理陳以文昨(13)日指出,全球已有愈來愈多退休金把避險基金這種「另類投資」納入基金組合,除了提高報酬,也有降低波動風險的作用。

台大財金系昨天主辦2006財務金融國際研討會,在下午一場「從退休金管理的演進看另類投資的機會」實務座談中,陳以文做出以上表示。

避免地主國偏差

分散投資是資產配置的主要原則,但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的調查顯示,有許多退休基金的資產配置都出現嚴重的地主國偏差(Home Bias),如香港股市的市值不到全球1%,但香港的退休金重押55%在港股,美國和歐洲也都有同樣情況。

陳以文說,這種地主國偏差的狀況,不但無法達到真正的分散風險,因為全球股市的連動性愈來愈高,只把資產投資到國外的分散效果也正逐漸被稀釋。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陳以文強調,另類投資是不錯的解決之道。

陳以文說,包括房地產、避險基金和私募基金都已成為目前各國退休金青睞的「另類投資」。由於另類投資過去十年來的報酬都很高,且全體資產已累積逾3兆美元,在資本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加上預期另類投資在2008年的報酬都還能維持在6%~8%,且和股市的關聯性又低,能達到實質分散風險的效果,所以受到愈來愈多退休金歡迎。

分散風險報酬佳

其中又以房地產受歡迎的程度最高,歐洲退休金的資產配置中,平均有27%都是房地產投資。陳以文說,分散投資的原則就是降低資產間的關聯性,全球各國股市連動性愈來愈高,由於各國房地產業者大部分的生意仍在本地進行,每個國家間房地產業的關聯性並不高,所以對分散資產風險的幫助很大。

以1996年到2006年期間來說,股債七三配置的報酬是5.91%,風險達10.39%,不過如果降低股市的比重一成,把這部分資產配置到REITs,報酬可以提高到6.55%,風險則降低到9.83%。

避險基金這幾年在各國法人的心目中也愈趨重要,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機構投資人,這幾年都大幅增加避險基金的投資比率,日本甚至從2003年的18%增加到2004年的40%,幅度逾一倍。

至於私募基金過去十年報酬逾三倍,目前全球已有500餘檔私募基金,預計也將成為退休基金另類投資的當紅炸子雞。

【2006/12/1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比較投資型保單前的4大認識

‧李雪雯 2006/12/07

長期以來,從政府、業者到業務員,除了提供給保戶一個「投資兼保障」的美麗願景之外,沒有人能真正給保戶一個清楚的輪廓與選擇標準...

11月26日,行政院金管會公布了上半年的保險申訴資料統計,今年一到六月壽險非理賠申訴案件共396件。其中有107件是投資型保單,占有率高達27%。

保險局指出,去年下半年投資型保單申訴案還是個位數。今年因為保單熱賣,申訴案也暴增到107件,其中招攬糾紛有51件。另外還有保戶違反告知義務、保戶嫌業務員服務品質不佳、保戶反悔想解約、費率未說明…等種種原因。

保險局副組長施瓊華對此表示,許多投資型保單申訴案,都是業務員未講清楚、過度誇大投資績效,以及保戶自己未看清條款等因素。

保戶在投資型保單上簽了字,固然要負一部分責任。但是長期以來,從政府相關單位、公會、學者到保險公司、業務員,除了提供給保戶一個「投資兼保障」的美麗願景之外,沒有人能真正給保戶一個清楚的輪廓與選擇標準。如今,保戶申訴案件激增,只是反應出他們是在「資訊不對稱」之下,購買了一個多數保險業務員都不見得了解的商品而已。

向來,筆者就一直強調民眾在投資前,絕對要確實了解自己所買的東西是什麼?以免對金融投資商品產生了過度的預期,以及之後所產生的嚴重收益落差。而唯有當投資人資訊清晰、完整,才能在理性判斷下得利。

根據筆者的歸納整理,目前關於挑選投資型保單的重點有以下幾項,是一般大眾在購買投資型保單之前,最需要有的基本認知

一、名稱不一定代表內容。投資型保單簡單可以分為「變額年金」、「變額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其中,只有變額萬能壽險是可以允許保戶彈性繳費的。但是,並不是所有標名「變額萬能壽險」的保單,才是「正港」的「變額萬能壽險」。像保誠人壽銷售的變額壽險,全部都是變額萬能壽險。

此外,有些連結結構債的保單,會標名「投資連結型保險」的字樣,但有些保單則根本沒有特別標明。如果業務員不確實介紹,投資人怎麼可能知道?只不過,保險公司在這方面打迷糊仗,保戶可要明察秋毫才是。

二、各方資料不統一,必須再三確認。由於糾紛日益擴大,所以相關單位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將投資型保單資料在網路上揭露。目前保戶可以查閱相關資料的地方包括:各保險公司網站、壽險公會(投資型保險商品核保及銷售規範專區)與保發中心(保險公司商品資料庫)。尚不包括保險公司與業務員提供給保戶的文宣、DM。

根據筆者的調查、比對,至少前三項資料都有相當的落差,部分保險公司幾乎從來沒有統一過。有的只更新自家公司網頁(還不一定是最新及最齊全的資料),有些公司根本就不把其他兩個資料庫的更新當一回事。

筆者還曾發現「同一張保單,在不同資料庫中的資訊居然不太一樣」的狀況。這些都有賴保戶與保險業務員,更重要的是向公司再三確認,才不致於損及個人日後的權益。

三、搞懂不同的名詞與差異化的費用。各家保險公司用的某些名詞解釋不一樣,很容易讓保戶產生混淆,其中又以變額萬能壽險最為混亂。以將保戶所繳保費一分為二的「目標保費」與「彈性保費」為例,就分別有「基本、最低、計劃、參考保費」與「超額、逾計劃保費」的不同。

投保成本除了附加費用率之外,還有一堆的行政管理、轉換、贖回、申購手續…等,每一家可能全收,也可能部分收,沒有固定的項目;費用有的是前收,有的則是後收…,保戶不能只在各項費用成本間轉圈圈,而忽略掉其他也很重要的項目及內容。

四、千萬不要拿蘋果與柳丁一起比。在三種投資型保單中,變額萬能壽險是最為複雜的險種。雖然統稱為「變額萬能壽險」,但是根據筆者的調查,目前總共有三種不同類型,分別是「躉繳」、「固定型」與「區間型」。

其中,「固定型」是指「基本保費」與「保障金額」間,有著一定的比例關係,而「區間型」保單則否(目前推出兩張以上變額萬能壽險的公司,像是保誠、統一安聯、宏利、南山人壽等,都只有推這類保單)。

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當「固定型」保戶確定要購買的保額時,每一期最低要繳的「基本保費」就已經確定了。例如一位35歲男性要購買100萬元的保額,保戶要繳的基本保費,一定是100萬元乘上一定保費費率。

假設乘上134,保戶每期最低「基本保費」就是1萬3400元。一旦保戶繳費超過此一數值,則多出的部分就變成「彈性保費(有的保險公司又稱為「超額保費」、「逾計劃保費」)」。

但如果是「區間型」保單,保戶的「基本保費」與「保障金額」間並不固定,而是落在一個區間之內。同樣以上述個案為例,某張「區間型」變額萬能壽險保戶的基本保費上限與下限,分別是91萬元至33萬元。保戶所繳的保費,超過基本保費(最少是33萬元)部分,才是所謂的「彈性保費」。

以「有設定基本保費下限」的「區間型」保單為例,如果保戶每期只有10萬元的預算,那麼他能夠購買的保障金額,就只有30萬元。但是在「固定型」保單中,則絕對可以購買足額的壽險保障(100萬元),再加上扣除基本保費後的8萬多元投資金額。

上述兩種繳費方式差異的玄機有兩個:一是變額萬能壽險前幾年「基本保費」所扣的附加費用率較高,如果同一筆保費中,「基本保費」的比率定得較高,保戶相對前幾年可以用於投資的金額就不多。

其次,保費預算不高,想選擇「固定型」的保戶,可能可以獲得比「區間型」保單要高的保障(另一層相對的說法,就是「購買(進入)門檻」也許較低)。不過這也並非絕對,還要仔細比對各家公司的投保規則而定。

許多保險公司或業務員知道保戶會比較各家的附加費用率,所以就胡亂拿一些高數值的保單跟自己一起比。保戶一時不察,很容易落入比較基準不同的陷阱當中而不自知。

當然,「區間型」也不是沒有優點,它還具有「隨時可以彈性拉高保費,只要在保額區間內增加,保戶是不需要追繳之前保費」的好處。因為選「固定型」或「區間型」,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保戶有多少預算」,以及「著重在投資?還是保障?」不過由於版面的關係,無法再一一陳述。希望在日後有機會時,能夠分次做清楚的說明與解釋。

雖說一般大眾在購買保單時,所接觸的無非是保險業務員。只是沒有一家公司敢打包票:自家業務員該說的都沒少,不該說的也都沒說。所以,公開資訊(不論網站、保單契約條款、要保書,甚至業務員行銷DM)應該是消費者首先獲取資訊,並進一步「再次檢核(double check)」的重要依據。其次,才能運用以上的基本認知標準,一一區分出不同保單間的優劣點。

筆者誠心提出以上的觀察心得與結果,希望保戶不要再繼續被唬弄與誤導。然後,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張不論在保額或所繳保費上頭,均符合個人需求的投資型保單。

星期二, 12月 12, 2006

金價低接 獲利可期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雯/台北報導】 2006.12.12

國際金價持續低檔整理,昨日創下每盎司622美元的近月新低價後,即獲資金逢低承接。專家指出,以國內黃金存摺報價來看,本月每公斤黃金高低價差就達新台幣2萬元。

12月1日國際金價擺脫低檔,每盎司上揚至649美元高點,但隨即受獲利了結賣壓影響,持續下跌,昨日盤中一度跌至每盎司622美元。

不過,由於跌幅過猛,資金立刻承接低檔,昨日金價又從盤中622美元漲幅至628美元。

以技術線型來看,專家指出,目前金價已跌破十日線以及月線約630美元的價位。

若是投資人在此逢低承接,獲利空間有多少?專家預估,目前金價的上漲壓力區位在每盎司630美元到640美元,若投資性買盤與現貨獲支撐,在農曆年前可望到660美元到670美元。所以,以目前的價位推估,最多每盎司有40美元的上漲空間。

富蘭克林投顧指出,美國日前公布就業數字高於預期,支撐美元強勁反彈,與美元走勢反向的金價受到壓力,造成下跌走勢。

以國內黃金存摺報價來看,就可獲知金價跌幅對黃金投資者的影響。本月初國內黃金存摺每公斤的賣出價尚有新台幣68萬387元,昨日則跌至新台幣65萬8,972元,差距達2萬餘元。最小單位每公克的報價則相差了21元。

因此在月初進場的投資者已暫時住進「套房」,待金價盤整後,長線可望回穩獲利。

不過專家認為目前金價不似去年一樣金光閃閃,農曆年前的高點仍將低於今年5月730美元的高點。主要是因缺少投資性買盤進駐的議題,及通膨疑慮較小所致。

【2006/12/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銀髮族「一定保」 掃客掃到醫院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專題報導】 2006.12.12


三家外商壽險公司今年火併銀髮族的「一定保」保單,竟出現業務員到醫院「掃客戶」現象,由於進醫院的消費者,多半是「非健康體」,到醫院找客戶的保險行銷手法已引發爭議。

三家外商壽險公司,包括美國、康健及中泰人壽,今年都主打銀髮族保單,但他們所推的銀髮族保單,不能累積退休養老金,也不提供醫療險保障;這三張一定保保單,僅保障兩大類保險事故,即投保人的「一般身故」和「意外身故」風險。

雖然只有美國人壽的廣告主打「一定保」,但是三家公司的保單內容都強調,對投保人「免體檢、不問過去病史、免健康告知」,最重要的是強調「保證承保」,換言之,只要客戶上門,這三家壽險公司幾乎都是「一定保」。

安寧病房 不得安寧

壽險業務市場就傳出,「一定保」保單由於不用體檢,確有業務人員到醫院去「掃客戶」,動作比較小的,在門診和住院病房附近推銷;有些業務人員竟然跑到「重症或安寧病房」去推銷,這些重症病患大限將至,但只要客戶還有意識,可以簽保單,業務人員也敢賣。

由於投保的客戶,不經過健康檢查篩選,這三張「一定保」保單,吸收了不少「弱體件」客戶,不是現在有病,就可能未來有病。

捱不過兩年 僅還保費

壽險公司為迴避投保後的「短期風險」,這三張保單也都設計了「投保兩年內死亡」,壽險公司僅返還保費,但不理賠保障金額。壽險業者分析,業務人員敢對安寧病房的重症病患推一定保保單,最大出發點,就是賺取業務佣金;而對投保人來說,如果在投保兩年內死亡,家屬可獲退還保費,等於是用「利息」買短期保險,不見得划算。

對壽險公司來說,最高承保金額就是100萬元,即使投保人健康又長壽,壽險公司保障續保最長到投保人100歲或111歲,但投保人可是繳費終身,且保費遠比一般壽險高,因此,只要捱過兩年的短期風險,對壽險公司來說,還是會有獲利。

不過,美國、中泰及康健人壽都強調,不會有業務人員去醫院推銷保單,這三家公司都強調,他們是透過「銀行保險、電話行銷、電視行銷」主推這張一定保保單,但也有公司同時透過「經代公司」的業務人員推保單。

學者指出,如果客戶真的在「快掛了」狀態買這種保單,可能因為投保時搞不清楚狀況,未來一定會衍生很多投保爭議。

【2006/12/12 聯合報】@ http://udn.com/

「一定保」 保單貴、附加價值低

【聯合報/本報記者孫中英】 2006.12.12


市場出現「一定保」的銀髮族保單,讓不少老年人心動,但沒有保險的老年人,只有這種保單可選擇嗎?

如果人老了,手頭又沒閒錢,壽險專家說,坦白說,此時當事人應該也沒錢買保險,因為買正常的壽險或「一定保」保單都很貴;若以50歲男性只買30萬元壽險保額來看,一般壽險公司的保費標準是1年1.3 萬元,「一定保」保單,1年要支付到1.5萬或1.6萬元,而且要連續繳20年或30年,並不划算。

死亡 未必是最大風險

壽險業者提醒動心的老人家,未來最大的風險未必是「死亡」,而是「活著」,老年存活時的日常花費及醫療支出,可能才是生活中最大的風險。

所以,過去推出的,都是以累積退休金為主的年金保險,或養老保單,而非單純的死亡險,用意就是希望能符合老年人「晚年生活」所需。

但推動「一定保」保單的壽險公司則認為,一般壽險公司提供的保障,只限於「健康體」,不健康的中老年人,就成了各公司的拒保戶,根本買不到壽險,因此「一定保」保單是開另一扇門,接納這些弱勢、非健康體的客戶。

有錢老人 節稅更重要

如果你是上了年紀的銀髮族,商業保險要怎麼買?壽險專家分析,如果是老年的「有錢人」,不管健不健康,其實只有「稅」的問題,不會在乎生活費或保費支出,此時,買保險的前提,多是為避稅。

如果上了年紀,手頭還有點「餘裕」的銀髮族,專家說,除非「你身體真的很差」,只能買「一定保」保單,否則建議選擇核保過程較寬鬆的年金保險,因為只要壽險公司不出狀況,年金開始給付後,至少可以活多久,就領多久。

【2006/12/12 聯合報】@ http://udn.com/

星期一, 12月 11, 2006

定時不定額 累積更多子彈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2006.12.11


「定時不定額」投資共同基金,表面看起來好像不難,但要讓錢變多確實要有訣竅,根據投信業者觀察,定期不定額若能善加利用一些專業投資「步數」,投資結果將會滿意得令人大吃一驚。

國內投信目前開放定時不定額投資的家數並不多,較早提供這種投資模式的新光投信,已具有相當豐富的歷史資料庫,可供投資人試算、比較及查詢。

新光投信的定時不定額以基金淨值表現為主,比較每檔目前與歷史淨值,透過電腦系統計算相對加、減碼依據,即所謂「逢低加碼、逢高減碼」投資原理,再與定時定額投資方式相較後發現,定時不定額投資機制可以累積更多投資單位數,投資結果不僅較定時定額為佳,更可有效發揮獲利增加優勢。

業者並建議投資人拉大每月投資金額級距,因為試算結果投資報酬率會愈高。比如把級距拉大到五倍,從3,000元至1.5萬元,報酬率表現會更佳。

至於選擇定時不定額的基金標的,一般建議股票型較平衡型基金為佳、平衡型又較債券型基金佳。

主要是股票型基金淨值波動度較大,定時不定額採每月扣款機制,有機會降低持有平均成本,特別是國內股票型基金,適合作為定時不定額投資標的。

在股票型基金中,業者也建議挑選波動性較大的股票型基金,因為年化標準差愈大,表示該基金淨值與歷史平均值偏離程度較大。

不過,前提是投資標的市場中長期趨勢必須向上,若把握住這個前提,即使基金淨值波動大,中長期投資下來,基金獲利空間仍然可觀。

【2006/12/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高薪族 勞退自提率高

【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2006.12.11


參加勞退自提是薪資所得較高者的事?根據勞保局到8月底的統計,全體月提繳人數達419萬人,雇主為勞工提繳退休金者平均月提繳工資為3萬54元,如果是自願提繳的勞工,平均月提繳薪資達4萬7,918元,足足較整體提繳工資高出近六成。勞保局指出,高薪上班族較有錢自提,節稅通常是自提的主要誘因。

若以地區分,月提繳工資前三名分別為新竹市、新竹縣和台北市,勞保局指出,主要應是新竹科學園區科技新貴的「貢獻」。

如果按業別分,以水電燃氣業的從業人員最有錢,每月提繳的平均工資高達6萬5,661元,其次則是金融保險業的4萬4,923元,和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的3萬6,273元。高薪的委任經理人和不適用勞基法的勞工,沒有雇主提繳而個人參加自提者則有4,853人。

雖然高薪的上班族是目前自提的最大族群,但如果上班族又同時背負房貸、車貸、子女教育金或其他生活開銷,自提金額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就以月薪4萬7,918元的上班族為例,參加自願提繳6%,一個月薪水將少拿回2,892元(按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計算),若夫妻月薪都是4萬7,918元這一級,都參加自願提繳,一個月家庭收入將減少5,784元。

況且勞退新制上路後,許多上班族凍薪現象明顯,如果又參加自提,財務顧問建議,面對月收入減少,不外乎開源節流,如果沒辦法開源,就要從節流做起,而且第一步應該從消費性支出裡尋找可以刪減的項目。

除了減少生活開銷,由於自願提繳等於是替自己多存退休金,財務顧問指出,也可以同步減少每月本來為退休而投資的金額。

以上述月薪4萬7,918元的上班族為例,若按照計畫本來每個月習慣撥1萬元當退休金,但又參加自願提繳,等於一個月已經在勞保局帳戶多存了2,892元,那麼原本為退休而做的投資就可以減少約3,000元,只投資7,000元。如此一來,存退休金的金額沒有改變,同時也不至於因所得一下減少太多而大幅影響生活品質。

【2006/12/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善用理財工具 退休「金」妥當

【經濟日報/劉凱平(弘利投顧總經理)】 2006.12.11

家庭基本資料

劉先生(化名)43歲,已婚,太太41歲,兩人都是金融機構中階主管,年薪合計185萬元,有一個三歲大的孩子,每年生活支出為117萬元(含各種稅負),生活樸實。現住自用住宅(市價300萬元,貸款餘額111萬元),有一輛殘值約8萬元汽車。生息性資產有:170萬元存款、市價70萬元股票型基金。夫婦理財目標是:太太50歲退休、先生70歲以前每年花費7.5萬元做為旅遊基金、供應孩子至碩士學位所需教育生活費用、三年後換台市價80萬元房車,以後每八年一換,到先生65歲退休為止、退休後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確保重大疾病、意外身故、醫療費均有足夠保障。

劉氏夫婦想問以他們目前的財務收支狀況及預期的短中長期生活需求,會不會不夠錢?不夠多少?有哪些可行方法能解決不夠而不會過度犧牲生活品質?

規劃調整前資產情形

劉先生夫婦家庭收支、財務狀況與人生各階段理財需求經理財規劃電腦系統試算後,顯示劉先生在62歲時資產就全部用盡,晚年退休生活堪慮。

發生財務缺口的原因

a.理財工具運用錯誤

劉氏夫婦錯將保險當儲蓄,兩人每年繳保費20萬元,其中46%係儲蓄型保單保費,保險最重要的「保障」功能上如定期壽險及醫療險的保額明顯不足。

b.生息性資產偏低

劉氏夫婦非生息性資產比重(含自用住宅及房車)占全部資產70%,長期累積財富的生息性資產僅三成。以劉氏夫婦40歲的年齡及過度害怕承擔投資風險的特性,三成生息性資產要能達成預設理財目標,明顯不足。

c.資金運用缺乏效率、低估全球股債市場長期增值的機會成本

劉氏夫婦不喜歡投資風險,大部分資金均投置在存款及儲蓄型保單,坐失全球股債市長期增值潛力。目前國內存款及儲蓄型保單長期平均利率約在1%到3%之間無法對抗通膨,而有效率風險控管架購下投資全球股債市場的長期年均報酬率則可達到6%至10%。適度承擔股債、市風險,是劉氏夫婦對抗通貨膨脹達成短中長期理財目標唯一的正確方法。

可以考慮的調整方向

a.取消低效率的儲蓄險,補強定期壽險及醫療險的保障

b.退休前每月生活支出減少3,000元,定期定額投入年均目標報酬率為10%的全球投資組合

c.調整資產配置

‧劉先生65歲退休前,應將每年生活收支結餘,投資於年均目標報酬率為10%的全球資產配置式基金,以規避不需承擔的風險,同時兼顧劉氏夫婦希望在穩定中追求資產增值的需求。

‧70歲之前,目標年均投資報酬率由10%調降為8%。

‧75歲之前,目標年均報酬率進一步調降為6%,降低投資風險。

‧76歲以後,轉入目標年均報酬率3%的穩健組合,安穩度日。

規劃調整後資產情形

經與理財規劃顧問數次討論,劉氏夫婦同意上述調整建議,經過系統重新運算,顯示調整後不僅填補原先財務缺口,所累積資產足以支應他們至100歲的生活所需。

結論

劉氏夫婦屬於壯年白領階層,年所得在平均水準之上,原以為樸實生活點滴累積財富就足夠家人未來生活需求,沒想到62歲時就會面臨資產用盡的窘境。此一案例再度說明:

1.理財規劃首要工作就是釐清短中長期理財需要,再與自己的資產規模相較,以確定財務缺口的大小。2.全球股市長期年均獲利高達10%(個股不成立)增值潛力驚人,理財規劃第二個重點是正確認識報酬率、風險及時間的關係,精確運用資產配置有效控管投資股市風險進行長期投資,要及早明白儲蓄無法滿足生活品質的要求。3.在正確的理財架構下盡早開始理財。以有紀律、持之以恆的態度,進行長期穩健的投資,藉由時間與複利力量累積資產,才能根本解決財富累積「不夠」的問題。

【2006/12/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星期三, 12月 06, 2006

投資型保單 財產移轉利器

【經濟日報/陳駿為】 2006.12.06

王董事業經營非常成功,雖然不到50歲,但已經累積可觀的資產,其名下有大筆的存款、不動產、有價證券及公司股權。王董只有一子現年18歲,自然對這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兒子寵愛有加,有人建議王董應該趁早進行財產移轉規劃,以免將來要繳巨額的遺產稅。「利用時間分年分次贈與」是不錯的方式,王董決定他和孩子的媽每年免稅贈與兒子111萬元,好提早進行財產移轉規劃。問題是,除了現金免稅贈與之外,有沒有更好的財產規劃模式?

就筆者的經驗而言,的確有許多高資產父母利用分年分次免稅贈與的方式將現金逐漸轉移給子女,現金贈與是最實際也最直接的辦法,但是也可能衍生三個問題:1、利息容易被通膨打敗;2、子女知道自己很有錢後,開始好逸惡勞,愛他反而害他;3、父母容易將贈與給子女的現金作挪用而構成反贈與,被補課贈與稅。

一樣要做分年分次的免稅贈與,筆者建議運用投資型保單做財產移轉會是更好的方式,其步驟如下:1、父母依然將111萬元存入子女帳戶,以證明是子女的資產;2、以子女為要、被保人名義購買投資型保險,以父母為身故受益人;3、運用子女銀行帳戶的錢繳交保險費,避免發生贈與稅。

上述規劃模式的好處如下:1、投資型保險鏈結的基金若績效良好,其報酬率要超越定存利息許多。以今年為例,大部分投資型保險的股票型基金都有超過20%的報酬率,這是定存要將近十年的利息才可能達成。2、用投資型保險做財產移轉,小孩看到保單跟看到存單的感覺不同,比較不會有愛他反而害他的情況發生。

3、因為要保人是小孩,同時錢也累積到投資型保單的帳戶價值中,比較不會發生因父母將贈與給子女的現金作挪用而構成反贈與的現象。4、小孩可以多一分保障,以上例王董的兒子來說,不管是就學、服役或留學期間,至少多了一分保障。

當投資型保單進行一段時間而父母有移轉不動產的考量時,可以將父母名下的不動產以買賣的方式賣給小孩。此時小孩是保單的要保人,也是所有權人,可以運用保單貸款、部分提領或解約的方式,將保單的帳戶價值提領出來,再向父母購買不動產。此時,孩子是以自己的錢購買,有明確的資金來源,同時也已成年,不會被國稅局以「視為贈與」的理由要求補繳贈與稅。除此之外,父母過去長年贈與小孩的錢可以透過買賣的方式回到父母身上,而不會有反贈與的情況發生。

上述方法雖不失為很好的財產規劃模式,但仍需注意以下兩點:1、父母若為高資產族群,則買賣回流的錢須另做節稅規劃;2、房子買賣要注意財產交易所得稅的問題,建議若有多筆不動產,可以選擇比當初購買價格低的房子賣給子女,以規避財產交易所得稅,但需附完整的證明確是折價出售,否則被以核定標準認列財產交易所得稅也划不來。網址:http://tw.iaafp.net

(作者是IAAFP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協會執行長)

星期一, 12月 04, 2006

M型社會來臨 脫貧靠理財

【經濟日報/白富美】 2006.12.04


台灣家庭所得平均成長去年僅有0.4%,儲蓄減少2.6%,物價上升2.3%,家庭實質所得是負成長。惟美林集團亞太財富報告指出,台灣的富裕人士去年還增加6.7%,財富也都有穩定增長,這些數據與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相呼應。讓自己從M型的左邊(貧窮)、跨入右邊(富有),或避免墮入M型塌陷區,妥善理財是關鍵。

家庭儲蓄減少、所得下降

曾幾何時,台灣才被全球奉為經濟奇蹟,才數年光景,台灣步日本之後要邁入「M型社會」。不管相不相信,數字會說話,普羅投顧總經理黃賢楨引用主計處統計指出,台灣經濟近年持續成長,這些成長幾乎無法為台灣家庭增加財富,以2005年台灣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是89.5萬元,較上一年微幅增加0.4%,儲蓄卻只有19.3萬,比上一年減少2.6%,加計物價上漲,台灣家庭實質所得成長是負的。

家庭實質所得沒有增加,更可悲的是台灣利率愈來愈低,1年期牌告定存利率才2%,薪資成長越來越慢。主計處統計顯示,去年台灣人總所得只增加0.7%,以細項來看,一般受薪階級報酬增加1.2%;雇主也沒有特好,產業主所得縮減3.6%,財產所得收入是衰退4.5%;當「寓公」的租金收入也僅成長0.1%。

富人財產增加、投資加大

若對照美林與凱捷顧問公司年度「亞太區財富報告」,台灣2005年富裕人士增加6.7%,這些人財富總額為1,900億美元,雖然成長力道不若南韓、印度、新加坡、印尼或香港,增長仍算穩健。

普羅投顧新金融商品資深經理王碧瑩分析,美林世界財富報告或亞太報告都指出一種共同趨勢,富人得以更加富有,拉大貧富差距,關鍵就在富裕人士明顯提高股票與另類投資的比重,2005年富裕人士將資金放在現金和存款比重,只有13%,股票比重高達三成,另類投資達20%。預期2007年,現金/存款將只占11%,另類投資會拉高到22%,股票則達31%。

富人聚財術從主計處統計也可以窺見,主計處將台灣家庭財產所得分為五大類,再比照他們的收入來源,可以發現富有者投資的比重越高,也比較不依賴利息收入。

年底回顧,許多媒體理財調查也出爐。智富Smart雜誌調查指出,台灣過去五年來平均幸福指數(快樂指數減掉痛苦指數)幾乎貼近原點(0.05%),近三年台股表現落後國際,受訪的台北縣市民眾52%選擇不投資,獲利在一成以上者不到20%。

理財偏悲觀、定存為主

智富調查也指出,民眾理財行為超保守,48%以銀行存款為主,買股票和買基金者占受訪比重為27%和20%,理財態度上,50%愛訪者認為老實上班,才是致富之道。比照上海的樂觀積極,台北民眾理財觀偏悲觀保守,如坐大悶鍋。

普羅在第三季做了一項國人財富調查,針對1,679位受訪者調查有類似的發現,普羅財經行銷企畫部協理陳若雲指出,八成民眾過去五年習慣從事類固定收益型商品(儲蓄型保單、定存、債券和房地產)的投資,至於未來一年投資計畫,仍以定存為首選(高達33%)。

摩根富林明執行三年多的「台灣投資人信心調查」,11月最新調查結果,卻與前述兩項調查很不一樣。摩根富林明投信副總經理石恬華指出,11月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回升,台灣人最看好全球經濟景氣,這項指標指數達130.6、係過去15次調查的歷史新高。

投資海外增加、累積財富

摩根富林明台灣投資人信用調查,係在10月4日到11月4日對1,068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投資人(不包括定存和保單者)所做的電訪,調查結果指出,投資行為上,台灣人布局海外比重穩定增加,逾33.5%受訪者近一年曾賣買海外基金,遠高於國內20%;近半年海外投資獲利者達65.8%,投資台股賺錢者也有39.5%。

人絕對不要跟錢過不去,與其呆坐大悶鍋、跌落M型的塌陷區,AIG友邦投顧董事長魏寶生說:「工作賺錢之外,理財才是財富累積的最大關鍵。」魏寶生在2004年房地產低檔時,投資小套房,如今房價飆漲,獲利可觀,另外他也每月都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靠著穩扎穩打,替自己累積退休金,他的理財心法是:在合理的報酬,長期穩定投資,才是邁向財富的康莊大道。

【2006/12/0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