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24, 2006

杏輝紫杉醇今年倍數成長 業績貢獻上看1億元

杏輝紫杉醇今年倍數成長 業績貢獻上看1億元
中央社即時 (2006/08/22 19:34) @ http://news.sina.com.tw/
(中央社記者胡薏文台北2006年8月22日電)


台灣製藥水準再上層樓!杏輝 (1734)製造的抗癌藥物紫杉醇針劑,經過2年多的努力,廣泛獲得台灣各大醫學中心採用,產業界預估,杏輝今年的紫杉醇銷售量,將可較去年倍數成長,搶下台灣市場紫杉醇第一品牌,業績貢獻上看1億元。

紫杉醇為廣泛應用的抗癌藥,目前臨床上已證實,採用紫杉醇搭配輔助性化療,對乳癌、淋巴癌都有效果,台灣藥廠對於紫杉醇開發,也不遺餘力。國內第二大藥廠永信(1716)、杏輝都先後投入,但永信從種植杉木,希望從原料取得方面切入,而杏輝則是直接自加拿大進口原料,製作針劑。
杏輝以本土藥廠自製的紫杉醇,逐一打入各醫學中心,初期各醫學中心擔心本土自製紫杉醇藥效比不上進口產品,但經過實際臨床驗證,效果並不比進口紫杉醇差,且具有價格上的優勢,加上健保納入給付,使得需求大增,市佔率今年一舉超過進口紫杉醇。

杏輝表示,以台大醫院為例,原本一年的紫杉醇針劑用量約700至800劑,今年擴大至1300劑以上,加上中南部各醫學中心紛紛開始採用,今年業績較去年大幅成長!產業界預估,杏輝今年的紫杉醇業績貢獻,可達1億元水準,較去年倍數成長,而紫杉醇是屬於毛利較高的藥品,隨杏輝逐步擴大市佔率,擴充經濟規模,未來獲利貢獻可期。

杏輝董座 李志文:完成組織重整 蓄勢待發

【專訪】杏輝董座李志文:完成組織重整 蓄勢待發
中央社即時 (2006/08/22 20:54) @ http://news.sina.com.tw
(中央社記者胡薏文台北2006年8月22日電)

成立即將邁入30個年頭的杏輝藥品 (1734),為了國際化,成為名實相符的杏輝醫藥集團,今年進行大規模組織重整。杏輝董事長李志文形容,任務的艱難,就像「穿著衣服改衣服」,經過組織重整陣痛期後的杏輝,正蓄勢待發,明年起台灣與海外子公司獲利可有效提升。

杏輝自結今年前7月營收新台幣8.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18%,但是在獲利方面,稅後淨利3459萬元,每股稅後淨利0.35元,比起去年同期,衰退了64.14%。李志文表示,這是集團重整的陣痛期,包括台灣杏輝廠,海外投資的加拿大中加康普藥廠、大陸杏輝天力藥廠等,近二年共投資1.55億元進行廠房調整,不包括土地與機器的廠房投資總金額高達6.6億元,費用加上研發經費大增,使得今年獲利不如以往。

「杏輝是穿著衣服改衣服,也像飯店邊營運邊整修,既要維持營運,組織調整的動作不能停,難度相當高!」李志文相當感慨。

而這項李志文口中的艱鉅任務,終於在上週告一段落,不僅杏輝台灣廠在年底,將可規劃出一棟專業的健康食品生產廠,杏輝還計畫開始推行目前全球最嚴格的BICS製藥標準,而這項標準目前歐洲才剛開始推行,美國、日本計畫跟進,台灣原本預定2010年才開始實施,但杏輝希望能夠成為台灣第一家獲得BICS規格認證的製藥廠。

李志文表示,杏輝以往採取一條鞭式的組織架構,但是在集團子公司陸續加入,為了要使團隊能在第一時間內完成決策,組織的扁平化,使下情能夠迅速上達,集團在第一時間內完成決策,絕對是必要的。在完成改組後,台灣未來各營業部門將採利潤中心制運作,並負責綜觀全局,洞悉市場動向。
今年已經60歲的李志文,仍是杏輝這次大規模組織改造轉型的主導人物。李志文不僅在購買儀器設備方面,毫不手軟,使得台灣杏輝廠多項檢驗設備,都達到國家試驗室級的水準,李志文自豪的說,杏輝連一套水處理設備,由於精密度太高,輸出的原廠還要求杏輝切結保證,「不得用於原子彈製造」!

李志文勾勒杏輝未來的發展方向,將以健康食品、藥品製造與新藥研發並重。

李志文指出,以萃取為例,雖然萃取不是新技術,但是杏輝的優異萃取能力,獲得國際肯定,大陸取得新藥證書的肉蓯蓉製劑,不僅使得管花肉蓯蓉納入中國中藥藥典,也因為萃取的品質優良、穩定性高,成為新的西藥成份,目前正在和美國與日本洽談有關原料部分的授權,而杏輝則規劃將抗老人癡呆症的肉蓯蓉製劑,推出保健食品,相關臨床實驗,已接近尾聲。
李志文表示,而杏輝的萃取技術,在一般的抽提蕃茄紅素、銀杏等,更不是問題,而這些保健食品,全球每年至少有6、7億美元的市場,潛在商機相當大,因此杏輝也預定在年底劃出獨立廠房,以藥品生產規格,來生產保健食品。

李志文對於組織重整後的杏輝集團,也給了「海外子公司提升3%獲利、台灣部分提升6%」的目標,以杏輝目前的獲利能力來看,這項目標等於每年要為杏輝增加1億元的純益,這也將是杏輝歷年來最高的獲利水準。李志文相當認真的說,「目標當然不是隨便說說的,明年杏輝會繳出成績單!」

DDR價格接近高檔 NAND現貨價維持緩跌

DDR價格接近高檔 NAND現貨價維持緩跌
上網時間 : 2006年08月24日 @ http://www.eettaiwan.com

根據DRAMeXchange剛出爐的周報,上周DRAM仍是需求明顯,就價格表現而言,DDR2的漲幅高於DDR,顯示DDR價格已接近高檔,市場追高意願不強。DDR2 512Mb (64Mb8) 667MHz市場交易熱絡,品牌顆粒以及ETT,上周漲幅分別為3及7.7%。DDR2 ETT與品牌顆粒價差縮近至3.7%。

相較於現貨市場上的交易熱絡,DRAM廠的負面消息頻傳,上周市場傳出某韓系廠商轉80nm製程不順,可能會影響到第四季的預定產出增加數量。華亞科技也傳出大量的晶圓報廢事件,雖然公司澄清此事件僅影響到生產週期,投片到產出的週期從56天增加到63天,因此八月份單月產出會較七月減少5%;但自8月18日到8月21日,市場上對於DDR2顆粒的詢問度突然大增,價格也呈現不穩定的狀態。而華亞科技的客戶,Qimonda與南亞科技,則表示華亞科技在八月份的產出減少,並不會影響到八月份的營運,預計在價格往上的市場趨勢下,仍然可以保持穩定的獲利。

在OEM市場方面,提貨狀況暢旺,雖然已經連續兩個月往上調整合約價,在產出未見明顯增加的狀況下,八月份下旬的合約價,DDR呈現約2至3%的漲幅,DDR2則大致持平。預計,九月份返校需求,以及標準型DRAM供給受到Graphic memory、Mobile RAM及NAND Flash的產能排擠,DRAM廠表示將會持續調高DRAM合約價。整體看來,DRAM的供貨量在2007年第二季之前,並不會有太大的增長,加上OEM廠商預期Windows Vista可以帶來的採購效應,使得部份OEM廠商與DRAM廠開始研擬到明年第一季的供貨合約,以確保不會因為DRAM的短缺影響到正常出貨。

至於NAND Flash現貨市場方面,DRAMeXchange表示,截至上周為止,仍呈現需求遲緩的情況,所有容量的NAND Flash現貨價格,除了1Gb外,均持續往下修正中。根據DRAMeXchange的觀察,現階段兩家NAND Flash製造商嘗試用不同方法控制現貨市場的價格變化,但NAND Flash終端市場的需求始終沒有很大的起色,因而現貨價格持續緩跌。

市場先前傳聞蘋果在八月中旬之後,向Samsung和Hynix大量出貨一事已經證實,但是取貨的數量只比先前四到七月的每月平均拿貨量多一倍左右。在整個NAND Flash產業供應端的產出量比去年同時期多,而蘋果所拿的貨量並沒有比去年同時期多的狀況下,NAND Flash現貨市場的價格幾乎無法受到激勵的作用。

此外,由於從年初到現在,整個NAND Flash現貨市場的價格持續滑落,導致下游廠商拿貨的模式也跟著改變。以往廠商拿貨的數量往往是一至兩周以上的需求量,現在則是拿一至兩天的需求量,在這種狀況下NAND Flash製造商很難對較長遠的市場需求量抓出精准的預估值,也較無法控制現貨市場價格的變化,於是惡性循環的現象開始出現。

另一方面,歐洲許多國家目前正處於當地每年八月固定的長假期間,或多或少也影響當地對NAND Flash現貨的需求。綜合上述幾個原因,短時間內NAND Flash現貨價格似乎尚無上漲的機會出現。

星期三, 8月 23, 2006

聯邦銀行 - 刷卡優惠情報

【刷卡優惠情報】聯邦銀行『簽單中8 現金一路發』又來了
重裝加碼 對中6也享1%現金回饋

持聯邦卡每筆消費滿599(含)元以上,當筆簽單授權碼末1碼對中6或8,即可享交易回饋金!

˙活動內容:
簽單授權碼末碼對中6、8→免寄回,交易金額回饋金1%。
簽單授權碼末碼對中88→簽單寄回,交易金額回饋金10%。
簽單授權碼末碼對中888→簽單寄回,交易金額回饋金20%。
簽單授權碼末碼對中8888→簽單寄回,交易金額回饋金50%。
簽單授權碼末碼對中88888→簽單寄回,交易金額回饋金100%。

對中88888加碼回饋金:
簽單授權碼末碼對中88888除可享當筆消費100%回饋金外,還可再加碼回饋前50筆之新增消費交易(須為該中獎交易日往前起算6個月內之交易,新增消費交易之定義及限制請參閱活動辦法)。

星期二, 8月 22, 2006

油管老舊藏危機 油價未來可能漲二成

油管老舊藏危機 油價未來可能漲二成
【2006/08/22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 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道瓊社二十一日電

英國石油公司(BP)因為輸油管線腐朽,被迫關閉油田的事件,可能只是個開端。專家警告,油管腐蝕的問題未來十年可能使油價再漲20%。

能源投資公司賽蒙國際(Simmons & Co. International)董事長賽蒙說,BP這次的紕漏,可說是能源市場史上的「珍珠港事件」。他認為BP漏油事件「不可能」是個案,更多油管老舊的問題正等著爆發。

根據美國交通部的報告,油管腐蝕是今年美國漏油事件的最主要原因,占截至8月9日所有意外的16%;管路腐蝕導致的漏油比率從1990年的4.7%,遽增至今日的78%,今年總共漏掉68,624桶原油。

愈來愈多的分析師認為,十年內將會出現供油管線不敷使用,使原油供不應求的狀況。巴克萊資本公司分析師諾瑞許(Kevin Norrish)估計,汰換老舊油管與油閥所需的費用,將使油價從目前的70美元價位,在2015年漲到93美元。

BP承認,這次在阿拉斯加普拉多灣漏油的管線,有些已經「十年沒有檢查」了。石油業分析師馬克威爾表示,這簡直駭人聽聞。曾參與普拉多灣輸油設施設計的分析師懷特說:「輸油管線普遍老化脆弱,無法承受目前這麼高壓的使用。」

油價屢創新高使石油公司急著生產,不願關閉油田檢修更換油管。這次漏油的管線壽限為25年,BP卻用到第29年還沒換。

另一方面,國際政治風險也使油價波動難以平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日指出,如果中東局勢無法穩定,油價將漲到每桶150美元以上,並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伊朗外交部20日表示,他們完全不考慮聯合國要求中止濃縮鈾行為的最後通牒。以色列特種部隊也在以黎宣布停火後,20日再度入侵黎巴嫩。脆弱的國際情勢使油價再度上揚,9月美國輕原油期貨21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早盤大漲94美分或1.3%,達每桶72.08美元。倫敦的布侖特原油10月期貨也大漲1.42美元,報73.57美元。

鄰近伊朗的荷姆茲海峽每天運油量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約1,700萬桶。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7月4日警告說,美國若是對伊朗的核子計畫有任何動作,將「嚴重威脅」該地的石油運輸。
李顯龍在20日的國慶演說中說:「如果中東局勢出錯,戰火燃起,油價不可能停在每桶70美元。油價可能漲到120美元,甚至加倍飆到150美元。全球經濟將因此衰退。」

馬博文:明年全球成長重心在亞洲

馬博文:明年全球成長重心在亞洲
【2006/08/22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 記者白富美/台北報導

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馬博文。記者白富美攝影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馬博文(Glenn Maquire)昨(21)日提出全球經濟分析,他指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放緩到4.1%,全球經濟重心將在亞洲,日本和中國更是成長引擎;亞洲貨幣因全球經濟放緩,仍將有強勁表現,日圓在未來有15%升值空間。

至於台灣,他認為,由於經濟表現較弱,新台幣升值空間至多只有5%至7.5%,10年期公債殖利率將下滑到1.9%,全球最低。

馬博文在加入興業前,曾為澳洲總理暨內閣部的經濟顧問,也曾在澳洲儲備銀行、聯邦國庫聯合經濟預測組負責澳洲政府的官方預測,他昨天首度訪台,發表法興的第一期北亞報告。以下是他的訪談紀要:

問:法興看好日本和中國將是全球經濟成長引擎,你們又同時調降對中國的經濟成長預測,且近來中國不斷抑制過熱經濟,是否會讓成長引擎停火嗎?
答:我們對全球今、明兩年GDP的成長預測是4.6%和4.1%,明年經濟成長將放緩,因為美國靠消費撐全球經濟榮景,終見疲態,但美國今年GDP還有3.5%成長率,明年將放慢到3%;歐洲今年上看2.2%,明年還有1.9%,歐洲經濟上來,近年來罕見。

有趣的是,日本終於走出經濟衰退,今年GDP成長率將有3.5%,明年即使隨全球經濟放緩也有3%的成長率,中法興預測中國今年的GDP成長率是9.8%,明年將放緩到8%。中國經濟雖放緩,日本經濟上來,加上東南亞經濟不錯,亞洲成長仍將是全球的注目焦點,也是成長引擎所在。

問:美國經濟放緩,不利出口導向的亞洲,亞洲貨幣還有升值空間嗎?
答:法興非常看好亞洲貨幣,未來一年我們看好日圓有15%升值空間,人民幣也有12%,韓元可望升值10%,新台幣升值空間相對其他亞洲貨幣就很有限,主要係台灣GDP不如日、韓等國強勁,台灣今年GDP成長率是3.7%,明年將放緩到3%,我預估台幣升值幅度比日韓元小,頂多在5%-7.5%

問:從你的預測,為何台灣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明年將是全球最低的?
答: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周期已進入最後階段,即使9月再升息1碼,亞洲央行再升息空間有限,我們對台灣貨幣政策的預測是升息已結束,我們瞭解,中央銀行不樂見台灣利率在全球中最低,但台灣經濟靠出口,全球經濟放緩,出口難有好表現,內需遲遲上不來,加上還有卡債風暴的問題,新台幣利率要走高不易

星期六, 8月 19, 2006

高球桿頭出貨潮 下月引爆

高球桿頭出貨潮 下月引爆

【2006/08/19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 記者劉惠臨/台北報導

高爾夫球桿頭產業淡季效應明顯,代工廠業績普遍大幅下滑,其中,復盛(1520)7月的球桿頭銷售金額滑落到3億元以下,是近五年低點;近年來營運好轉的鉅明(8918),單月也再度出現虧損。

高爾夫球桿頭業者表示,全球大廠積極研發新產品,代工廠出貨旺季預計9月開始啟動,第四季業績明顯上升,今年營運仍有優於去年機會。

高爾夫球具市場是Call-away、Taylor Made等大廠的天下,其中前三大廠商全球市占率達六成以上,小廠少有生存空間。但在生產、製造方面,則多出自台灣廠商之手,復盛、大田(8924)明安(8938)、鉅明等大廠,在全球高爾夫代工市場占有率達六成以上,代工對象除美國大廠外,還囊括日系大廠。

台灣高爾夫球桿頭廠商在全球代工市場有重要地位,但出貨仍受到全球景氣及世界大廠下單數量影響,業績不算穩定,景氣淡旺季差異甚大。

執全球高爾夫球桿頭代工牛耳的復盛公司,受同業挑戰,近年來市占率略有下滑,月出貨金額從過去的5億至8億元,滑落到今年普遍在5億元以下。

7月高爾夫球桿頭出貨金額2.84億元,是90年10月以來的最差成績,較前六月均值下滑約四成。
近年來營業表現甚佳的大田、鉅明也不例外。其中大田7月營收下滑到3.44億元的近年來低點,較前六月均值也減少四成,公司結算單月稅前盈餘約2,200萬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8.2%。

上半年獲利奠下好基礎,大田結算前七月稅前盈餘5.8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5.16%,每股稅前盈餘約5.08

鉅明7月營收1.1億元,是13個月來最差成績,單月虧損900萬元;累計前七月營收11.82億元,稅前盈餘1.1億元,每股稅前盈餘1.7元。

明安7月營收5.42億元,是唯一有水準以上表現的高爾夫球桿頭廠商,但和前幾個月營收在6億元以上相比,也受到淡季影響。

明安主管表示,高爾夫球桿頭淡季即將結束,預計9月出貨可逐漸回溫,第四季業績明顯上升。

【贏過你的同事】投資自己,比投資股市更賺 - 年年加薪15 %

【贏過你的同事】投資自己,比投資股市更賺

年年加薪15 %


2006/8/18 @ 理財周刊電子報

80%的上班族,投資股市不賺錢;物價一直漲,薪水卻不漲,如何賺更多?考證照、拚學位、赴大陸鍍金自我提升,不但每年加薪15%的目標不難達成,更有機會身價大漲,薪水一舉翻升兩三倍。

8月的台股,就像仲夏午後的天氣一樣,讓人悶得發慌。坐在操盤室裡,一位基金經理人,一邊看著電視新聞裡以色列與黎巴嫩的戰事,一邊看著奇美法說會公布的虧損數字,不由得搖搖頭自言自語的說:「國際局勢不妙,企業不賺錢的消息不斷,第3季的台股怎麼好得起來」。

因為,從去年初到現在,這位基金經理人手上操盤的兩檔基金,好不容易靠宏達電、華寶、茂迪等高價股賺到了兩成績效,就在台股5月以來的千點下挫聲中,獲利全部吐了回去。

基金經理人與科技新貴鎩羽

不單單是基金經理人如此,一群在IC設計公司上班的工程師們,看好今年低價手機的商機,5月初號召朋友們集資千萬,大買積極進軍手機晶片市場的聯發科股票;沒想到,短短的3個月內,聯發科的股價竟從4百多元,一路跌破3百元大關,讓這群上班族全都住進台股的豪華套房之中。

「百分之八十的上班族,把錢投資在股市裡,幾乎都不賺錢」,有18年股市操作經驗,從研究員一路做到投信公司總經理的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觀察。原因很簡單:上班族都是業餘的投資客。

上班族盲目投資 幾乎不賺錢

擁有商學博士學位的政大商學院院長周行一,曾跟學生進行研究發現:過去35年的股市交易日約有1萬天,投資人只要錯過其中最多頭的99天,報酬率就會變成零;也就是說,只要錯過1%的多頭時期,投資人即使抱股35年,還是等於做白工。「急著想靠投資賺錢或想在短時間內發財,是許多上班族最大的問題,而盲目投資的結果,最後都沒賺錢」,周行一說。

有人想靠投資一夕致富,但有人選擇把金錢投資在自己的身上;靠著不斷進修,讓自己在職場上精采演出,薪水與身價,也因此三級跳。他們證明了:與其盲目投資在別人身上,還不如投資自己。「任何一種投資都有風險,而且不免操之於人,只有投資自己是最安穩、最賺的方法」,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說。

花200萬學SPA 身價倍增

在市場上,押注在自己身上的人不少。目前,在東森集團擔任SPA事業營運長的吳慧真,9年前毅然放下工作,一個人帶著兩百萬,前往以色列、歐洲等地遊學;兩年內,走遍中東與歐洲9個國家的美容學院,在每一處參與一到兩個月的SPA進修課程。一回到台灣,馬上成為台灣少數懂得醫療SPA的專家,先後被亞歷山大的唐雅君、東森的王令麟延攬負責SPA事業;目前,她的年薪,至少可再讓她遊學兩次。「拿兩百萬元來投資自己,比拿到股市投資還要賺」,吳慧真得意於自己所具有的遠見。

尤其,最近民間企業的加薪動作幾乎停滯,上班族更應自立自強。自2000年後,失業率攀高,薪資不調反降,已經連續兩年,平均薪資調幅比物價還低。主計處第四局表示,91-94年,這4年來各個行業平均薪資增加幅度不同,最高的是製造業,平均薪資年增率2.0%,金融及保險業平均為1.02%,至於受雇人數增加最多的批發及零售業,平均增加幅度只有0.18%。

「與其被動的等待老闆加薪,不如主動出擊,拿出薪水來投資自己,讓自己成為工作上不可取代的人才,老闆自然就會主動替你加薪」,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觀察。

上班族靠什麼讓老闆不得不為他加薪?如何向上攀登更高的職位?最近,市場出現短期進修的課程,有意進修者可選擇到新加坡、香港去唸混血名校,甚至跑到大陸去唸博士班。

讀混血名校 拓展國際視野

所謂的混血名校,就是新加坡以及香港大學,與美國知名商學院合作的進修課程。像兩年前曾經去過新加坡唸芝加哥大學新加坡分校MBA的趨勢科技中小企業事業群亞太區經理王明聖就是一例;他每個月花一個禮拜的時間飛往新加坡、倫敦甚至美國進修,因為趨勢科技的國際化腳步越來越快,急需懂得跨國營運的人才,王明聖透過短期進修的方式,一方面能跟進趨勢科技國際化的腳步;另一方面,也能從這些融合美國名校資源的混血學校中,吸收跨國性的專業知識,讓自己的能力升級,成為擁有國際化眼光的經理人。

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王明聖與來自亞洲各地的企業菁英同窗進修;透過與同學、美國知名教授的互動學習,王明聖慢慢體會跨國企業的思維,同時,建立跨國人脈。所以,雖然花了兩百萬的學費,兩年內,坐了350萬公里的飛行里程數,但是,他也扎扎實實地賺回的投資報酬。

拿到文憑的王明聖馬上就被重用。他從台灣區市場開發經理,像是坐上直升機一般,做上了亞太區中小企業市場開發經理;目前,他的年薪已經超過兩百萬元,比取得混血學位前足足多了3成。「像我這樣的加薪幅度還算馬馬虎虎,我有一個學長,回台灣1年,上課的3百多萬投資,立即就完全賺回來了」王明聖說。

最近,中國大陸的學位,也被視為是一道鍍金的工具;看準中國大陸的市場潛力,不少人選擇到上海去唸博士班。最近,才剛離開華南永昌證券的梁彥平,就準備跟老公一起前往上海,繼續唸完已經讀了兩年多的上海財經大學的博士班學位。一個學期只要去上海密集上課兩週,學費只需EMBA的1/4,不到8萬元人民幣,還能藉機建立在大陸金融業的人脈關係;「不但教授與大陸金融主管機關的關係良好,同學也都是當地金融證券業的高階主管」梁彥平說。

擁有兩種以上專長 加薪快

建立第二專長,也是提高自己身價的良方。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主任杜紫宸的觀察,絕大部分的上班族在進修時,都會選擇跟自己專業相關的課程;但是,隨著台灣企業規模越來越國際化,廠商已經從過去的人力密集、資金密集,轉型成知識密集型的企業。過去講求的「專業分工」已經不足以支應變動快速的經營環境,先進企業追求的是「專業多工」,除了單一專長之外,企業主越來越希望工作者擁有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

長期鼓吹個人工作者必須提升工作附加價值的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說,「如果一個人只打算在同一家公司服務到退休,就須努力成為擁有一項專長的T型人」,所謂的T型人,就是瞄準一種工作領域,不斷向下鑽研,形狀像一個「T」字,例如酷愛電腦製造的麥可‧戴爾(Michael Dell)就是典型的T型人。

「但是,如果上班族想在工作上獲得升遷、加薪,就必須努力成為擁有兩種以上專長的π型人,」大前研一口中的「π型人」正是時下企業主管口中的「跨領域專才」的人,也就是T型人再瞄準另一種專長鑽研、發展,就像是在職場上競逐時比別人多出另一隻腳;正因為這隻多出來的腳,使得他們可以更快速地奔馳。

目前,在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在職進修的聯電技術經理陳建宏,就有深刻感受。兩年半前,擁有8年研發經驗的陳建宏,被公司調往法務部,擔任技術人員與國外專利律師的溝通橋樑。「一個簡單的專利名詞,兩、三天還搞不定,」陳建宏發現彼此間的溝通障礙;而這些都是成本,因為,公司支付給美國專利律師的費用,一個小時就高達3百元美金。

有一天,陳建宏突發奇想:如果,擅長半導體技術的自己能夠懂得法律,不但可以為公司省錢,也可以為自己加值。

跨領域學習已蔚為一股風潮。不只是技術人員跨域進修法律,現在,不少執業醫生,也開始跳進法律圈。擁有法律、機械雙學位的台灣科技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啟桐觀察,目前,台灣擁有執照的律師高達1萬多名,但懂得醫事專業的律師寥寥可數,在台灣的醫療糾紛只增不減的情況下,這樣的人才,定將炙手可熱。

3大頂級證照最有價值

證照取得,也可望磨利職場競爭力。1張專業證照,紙張成本不到10元,但在台灣,光去年,就有超過40萬人為了各式不同的證照包括金融、網路、資訊安全等,動輒花上萬元,有的人甚至辭掉工作,專心考照,只為了順利拿到證照。

特別是金融市場,拿到一紙國際級的頂級證照,就等於是加薪、升職、被高薪挖角的保證。只是,想拿到頂級證照,談何容易?

目前,市場最熱門的3大金融頂級證照,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A(特許財務分析師)以及FRM(財務風險管理師),都有高難度,不但比研究所入學考試的錄取率還低,以英文命題,又再增加它的取得難度。

以CFP考試為例,應試者要先上240小時的課程,除非你擁有特定執照、或者是相關科系畢業,才能折抵上課時數。除了上課費用高達9萬多元,要唸的書疊起來,幾乎跟1個人一樣高;另外,每科考試的報名費也要2500元到8000元不等,考1次6科就要2萬多塊錢。

總計要拿1張CFP證照,如果順利1次考取,至少也要準備12萬元;比起國內金融研訓院主辦的理財規畫人員專業能力測驗,電腦應試只需1150元的報名費,兩者比較,投資成本相差超過百倍。

至於CFA,難度也差不多。從註冊開始,連續3階段的考試,每次都要交將近1萬元的報名費;再加上補習、買CFA專用的書籍,至少也要花上15萬元。要是不幸敗北,考生又得繼續花錢報名。

考上CFA年薪至少300萬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擁有CFA證照的人數還不到500人,擁有CFP與FRM的人數也在300人左右;與動輒有上萬人取得的本土證照相較,「考到這張頂級證照,就等於替自己加薪」,手上擁有CFA證照、目前開設金融證照補習班的金證照副總經理劉作時形容。

目前,國內前100名考上CFA的金融從業人員,年薪都在300萬以上,最高的更達3千萬元;如果按照投入15萬元的成本計算,投資報酬率最高可達200倍之譜;難怪,前外資天后、目前擔任華碩投資長的蘇艷雪,手中也有一張鞏固地位的CFA證照。

從赴海外短期進修、跨域學習第二專長,到考取一張頂級國際證照,這些擅長投資自己的上班族,一再用自己的薪水所得印證:投資自己所獲得的投資報酬,遠勝於在股市上的廝殺。

評估購屋能力 兩面向

評估購屋能力 兩面向
■ 呂郁青 【2006/08/19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六年級新生是最近市場上主流的購屋族群,但這類族群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購屋,該如何評估自己可以負擔房子的總價呢?銀行房貸部門建議,可以從二方面來評估。第一,目前手上有多少自備款,在扣除日常生活所需開銷、及未來可能支出,如結婚費用、裝潢費用或子女教育費用等開銷後,還有多少餘額可做為自備款。

銀行說,自備款最少要準備房價的一成半至三成,即可反推回去總房價。

第二,月貸款支出的負擔能力,銀行建議,每月房貸支出以不超過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為佳,以避免影響未來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小花如果已經準備了75萬元的自備款,而月收入5萬元的人,購買房屋總價最好不要超過400萬元。

從小花已準備75萬元的自備款,可占房貸二成來算,可負擔總房價約在375萬元,但是小花月收入只有5萬元,月貸款支出最多不超過1.7萬元,從貸款利率3%、20年期房貸來算,貸款金額不宜超300萬元,加上自備款75萬元,房價總價也是不宜超過375萬元。

購屋指南

購屋指南
■ 呂郁青 【2006/08/19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想要買房子的家庭,夫妻兩個可以先商量,問問彼此對房子的需求,再平衡自己的收入,銀行建議民眾購屋前不妨從問自己12個問題著手,做為購屋參考。

1.幾年後買房子?這是為了預估籌備自備款的時間。
2.現在己存多少錢?可用來初估籌備自備款的本金。
3.購屋前,投資報酬率為多少?有助預設單筆資金的投資報酬率。
4.現在打算每月存多少錢來買房子?協助民眾預估自備款第二個來源。
5.定期定額投資報酬率為多少?讓民眾預設自備款第二個來源的投資報酬率。
6.父母或長輩會贊助多少錢?這是為了預估自備款的可能第三個來源。
7.購屋後,每月房貸本息攤還金額?以預估每個月的負擔。
8.適用利率是多少?
9.是否要買車位?
10.房子要住多少人?有助民眾初步考量適當坪數空間及每坪的屋價。
11.購屋的相關費用多少(含規費,手續費,仲介費等)?
12.房屋裝修及家具支出多少?

中信銀財富管理主管楊誠信指出,有意購屋者估算完上述的數字後,就可以得到能力所及的購物總價預算,接下來就可以按此預算找尋適當的地點及房屋。

家庭保障評估與保單選擇

2006/07/06 @ http://udn.com (網友kantie投稿/新竹市--六月徵文獲選文章)

一般人遇到保險介紹時,通常看到的是費而不惠的產品。怎麼講呢?以2005年的壽險及年金險統計資料來看,平均每個人擁有1.76張保單,每年平均繳交6萬4千元的保費,所得到的保障有多少?統計上只有少少120萬左右的理賠。

其實,一個30歲的人,男性該年只要繳約2300元,女性只要繳約900元即可滿足120萬保額的需求,剩下來的6萬多元還可留下來存錢或理財。

保險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當某個家庭的經濟支柱不在的時候,大家透過保險集資來幫助他/她的遺族。試想,平均120萬元的保障在現今社會能發揮多少功用?而一個家庭真正需要的保障要多少才夠呢?

我們來看看,一個家庭需要那些未來支出。下面是基層生活水準的家庭舉例,各位可以視個人情況調整。

一、雙方父母:單方每月5000元奉養金,二邊加起來每年12萬,若要奉養20年則需240萬。

二、二個小孩的教育費:從出生到大學畢業,每人約花費200萬,二個小孩共需400萬。

三、房貸與車貸:假設各為200萬與40萬,共240萬。

四、生活支出:假設每月支出2萬,30年共需720萬。

五、其他:如現有負債、喪葬費之類的支出。

只累加一至四項支出,即一個需奉養雙方父母且有二個小孩的家庭未來的資金需求約為1千6百萬。若是一個雙薪家庭且夫妻二方薪水相同的狀況,則夫與妻每個人至少要扛下800萬的未來支出。800萬看起來很多,但考量過這些需求後,這個數字很合理。

保障需求算出來後,我們來看怎麼尋求「便宜又大碗」的保單。

首先,一般公司行號會為自己的員工辦團保,這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保險,但有其侷限性(工作轉換空窗期、事後重保可能額度不足…),建議夫妻雙方可在自己的公司幫對方加保。例,先生的團保200萬,另以眷屬名義為妻子保200萬。而妻子在她的公司也這麼做,如此,雙方已有各自400萬的保額。

再來,各自剩下400萬的保障則可透過"無條件續保"的個人一年期定期壽險來補足。以上述30歲的人為例,先生該年繳約7600元即可擁有400萬保額,而妻子只需繳約3000元。二人加起來,一年的支出只需1萬1千元左右。

雖然,一年期定期險的費用會逐年遞增(到50歲時,夫妻各400萬保額的保費共5萬元左右),但隨著經濟支柱的負擔逐年減輕,可以透過逐年降低保額的方式來控制保險費用的膨脹。所以,不用擔心保費會愈來愈多的問題。

上述是最基本的死亡/全殘需求,另外,我們必須再考量因傷病臨時無法工作時,替代性薪資如何取得?除了勞健保給付外,這時定期醫療險就派上用場了。建議各位可以工作薪資當參考值去推算醫療險基本所需額度。

總而言之,以最低保障為標準,可無條件續約的定期壽險+定期醫療險是絕計不可或缺的部分。當行有餘力,有稅務或退休金之類的考量時,可再斟酌其他險種做為參考方案。

好習慣讓你向錢走--投資的重要

好習慣讓你向錢走--投資的重要
2006/03/05 @ http://udn.com
(網友風雨塵投稿/台北市--二月徵文獲選文章)

這本書是日本作者伊藤正雄所寫的,書名是「好習慣讓你向錢走」。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在一座深山裡,住著四個貧窮的兄弟。某年秋天,一位有錢人家的老爺,在深山打獵迷了路。因緣際會,受到這四位兄弟的熱情招待。這位老爺為了感念四位兄弟的恩情,派人送了四億粒的種子給這四位兄弟。但因為個性的不同,對如何運用這些種子,產生了不同的意見。於是,四位兄弟便把種子給分了,一人一億粒。

老大叫食太郎,顧名思義,老大決定什麼也不做,一億粒的種子,夠他用上一、二十年了。老二叫儲次郎,為了以防萬一,把一億粒的種子,原封不動的放在倉庫,自己還是過著辛勤的農作生活。老三叫賭三郎,認為這些種子本來就不是自已的,拿去賭一下,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可以一輩子不愁吃穿。老四叫投資郎,認為這些種子得之不易,應該留下一些以防萬一,其他的應該拿去種植,好好的栽培。

這個故事,將金錢比喻成種子。食太郎代表的是消費,是坐吃山空型的;儲次郎是儲蓄,是比較保守穩當的做法,不過卻忽略了種子是會腐爛的(通貨膨脹);賭三郎是投機和賭博,運氣好的話,可以一夕致富,但運氣差的話,卻可能一無所有;投資郎則是將金錢用於投資。將錢分為「生活的資金」、「以防萬一的資金」、「投資的資金」。雖然一開始,投資郎的收穫或許不如賭運奇佳的賭三郎。費盡心力,也不如食太郎的快活。甚至投資或有損失,也不如儲次郎。但長期而言,投資郎有正確的生活態度、投資習慣,自然獲利的機會大增。透過長時間的投資、資產配置,時間的複利效果,獲得不錯的投資成效。

由於篇幅有限,所以在此便不再贅述。誠如作者所言,這本書沒有複雜的財務理論,但卻能用故事的方式,淺顯易懂的闡述投資的重要。是一本不錯的投資理財的入門書籍。

理財觀念及早養成 循序漸進累積人生錢財

理財觀念及早養成 循序漸進累積人生錢財
2006/08/06 @ http://udn.com
(網友峋心投稿/屏東縣--七月徵文獲選文章)

理財是一種觀念,致富是日積月累,錢雖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當我們想要有財富,首先要有理財的觀念及實踐的耐力,富有不是一天能成功的,就我們這些平凡人來說,凡事踏實些比較穩當。

平時對理財既沒經驗也沒概念,第一次踏入職場時,領到薪水時,一時高興,卻忘了理財的重要性,當個快樂的月光族。直到有一天要用錢時才發現沒錢而向人伸手借錢的痛苦。

重新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明白要把錢還清除了身兼二職外,別無他法。

在理財及債務整合下,養成每月儲蓄、理智貸款、按期還款,也從這裡明白凡事要詳加計劃。
努力打工把債務還清後,深深明白人生的根本是健康,所以我重新設定理財觀念,對於理財目標,有了以下的客觀條件。

(一)健康至上,健康才有本錢
一個人有再多的名、利,但是沒有健康的身體,不能說是理財的成功榜樣。

(二)節制物慾,每日記帳-低調與節儉
現在的卡奴很多,也透過媒體的宣傳及政府的幫助,使他們能有重新出發的機會,但是在大眾同情他們之餘,卻沒有人想到真正的弱勢團體才是最需要社會資源的幫助,而沒有責任感的卡奴一族在過度消費,享受的不是自己努力賺來的一切而負債累累後,卻要我們這些繳稅的好國民去幫忙善後,深感不公。

像我的薪水只有二萬元,薪水不高的情況下,我能做的就是克制購物慾,每日記帳,每月檢視收支狀況,只買該買的,想要的不買,理性運用薪資,分為儲蓄和理財之用。

(三)定期定額,基金理財輕鬆學
由於我的薪水2萬元,扣除必要生活開銷、娛樂支出後,能存的實在不多,所以一開始是採用定期定額投資的海外基金,每月三仟元強迫儲蓄,積少成多、以時間複利的效果去累積財富,由於不會挑基金,所以便以信譽佳為主;固定投資全球股票或是債券。

(四)致富不是去超越別人-耐心投資,累積錢脈
由於我們的義務教育中沒有談到理財等生活教育,所以平時要多加研究如何省錢,比如買保險,在繳保險費時,要問保險公司那種繳法可以省1%至3%的保費,普遍是採用金融轉帳,有保障又安全。(有時用信用卡扣繳,但是卡期到了,沒續卡,易導致保險失效。)
有需要用到錢時,若是有保單,可用保單質借的方式,利率低,非逼得不得己才用現金卡(但要仔細想清楚)。

辦信用卡可以考慮有回饋現金信用卡,把生活的開支如水電、電話費、加油等必要生活開支用信用卡刷,除了可延時間還有回饋現金,不無小補、

自己的工作能有收入,也要多多吸收資訊,才能加速累積財富。理財觀念的養成要早,才能循序漸進累積人生錢財。

最好的理財就是要有「規劃」

最好的理財就是要有「規劃」
2006/08/07 @ http://udn.com
(網友水瓶熊投稿/台北市--七月徵文獲選文章)

對於理財規劃來說,「記帳」是一個重要的開始。所謂記帳不只是把每天買什麼東西,花了多少錢紀錄下來。更重要的是透過記帳的方式將所有個人或是家庭會需要的資金流入流出都要詳細說明與分配。

先以資金流入來說。每個人每個月領取的薪資基本上應該都算是固定,如果是業務性質的人,也可以透過估算的平均收入來計算每個月可能的收入狀況。當月收入如果高於平均值時,可以暫時把多出來的收入存放起來,好待業績收入不佳時能夠稍為彌補,絕對不能收入高時花大錢,然後沒收入時就吃泡麵維生。計算個人或是家裡有多少的收入,是理財規劃一開始最基本紀錄的第一步。

除了固定收入之外,其他額外的獎金收入或是投資收入等,都不應該算入固定收入內,最好是另外獨立成一基金,以供不同用途使用(例如購物基金)。

接著算計支出部分。凡事家裡所有可能的固定支出,像是估算的飲食費用、學費、交通費、育樂費、水電費等。最好都能夠拿捏清楚,並且將這些估計費用記錄在每個月的預算支出當中,然後計算出扣除絕對必要開支之後,家裡還能有多少結餘。

剩下的結餘,如果夠多。可以拿其中一小部份來做定期定額的投資或是付保險費用。剩餘的結餘部分,則是尋求安定的收益商品存放著以備不時之需可用。

當然每個月的收支可能超出預算也有可能短缺,而這就要靠記帳來控制。如果月初吃的太好,在月底時自己就該知道不能花太多的費用在飲食上。最要不得的就是認為這個月的透支可以先預支下個月的預算來填補。有了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就會產生過多的花費。

如果是看電影、買衣服或是買價格較昂貴的商品時,就應該以攤提的方式來選時機購買。假如買一次昂貴的衣服,認為這個費用攤提在三個月內的話還能夠承擔,那麼買了之後,就必須告訴自己在三個月內,不能再有其他相同的花費。

假使買的商品費用真的有點高,例如昂貴的手機或是電腦,則適合採用存購物基金的方式來用。例如預計半年後想換個新電腦,那麼在先前自己就該每個月預存特定金額費用,好讓好讓到時候有足夠的資金來買。

相較於分期付款,個人是比較建議以自己存基金的方式比較恰當。雖然金額分攤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在分期付款的利誘下,很容易讓人以為自己的花費可以承受,然後在沒有足夠的考慮之下就買下商品。而透過存基金來買東西的方式,除了存下來的資金可以賺取利息之外,在存錢的過程當中,仍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思考是否真的該花這些錢來買某樣商品。如果沒有特定想買的東西,每個家庭成員應該都有存個人購物基金的權利,好讓自己在想買某樣商品時能夠透過自己先前存下的基金,而不會影響當月份家庭的負擔。

做理財規劃,最怕的就是挖東牆補西牆,或是心存僥倖預借下期的收入放在當期用。因為這樣的方式到時候會發現自己永遠補不完這些漏洞。反倒是針對不同的資金需求,都應該準備不同的基金來應付。這就是個人認為相當重要的「量入為出」觀念。

歐洲GPS市場 台商天下

歐洲GPS市場 台商天下
【2006/08/18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

台灣廠商大舉搶下謳歐洲衛星定位系統(GPS)市場,銷售商TomTom結合英華達(3367)代工能力,穩座歐洲最大GPS供應商寶座,近期更新增廣達(2382)為代工廠,並已開始交貨;台灣國際航電、神達(2315)旗下的宇達電通以自有品牌銷售GPS,分居歐洲市場第二、三名,炒熱台灣GPS產業熱度。

根據歐洲通路調查公司Canalys調查,Tom-Tom穩坐歐洲最大GPS品牌,第二季共銷售74.76萬台,比去年同期的25.85萬台大幅成長189%,市占率從20.8%大幅躍升至30.5%,但比第一季下降。

第二名台灣國際航電(Garmin)銷售量40.87萬台,則成長近三倍,穩坐第二名寶座。
市場第三名則由神達旗下的宇達電通Mio拿下,銷售量23.3萬台,比去年同期的15.75萬台成長48%,市占率9.5%,比去年同期的12.6%下降。整體而言,GPS產品幾乎都是「台灣製造」,均來自台灣品牌和代工廠。

在整體市場方面,第二季在歐洲及中東非洲市場共賣出244.49萬台GPS,比去年同期的124.59萬台成長96.6%,在歐洲前五大品牌中,僅TomTom和Garmin的成長率高於市場成長率,大者恆大效益浮現。

廣達日前傳出遭TomTom抽單,廣達隨即澄清,雙方合作並由OEM轉向ODM、EMS,「關係更加緊密」。第一款產品是因為零組件設計出現問題,後續仍有第二款、第三款訂單交由廣達代工製造,出貨和接單都按正常進度進行。

不過,法人指出,業界對GPS市場關愛的眼神已經轉變,以歐洲市場為例,最大品牌TomTom單季的銷售量僅70多萬台,又由英華達、廣達兩家公司分食,每個月的訂單貢獻量其實極低,市場成長性與訂單數量和手機代工不可同日而語

星期五, 8月 18, 2006

保單健診DIY 首重四大要點

2006.08.18 工商時報 陳欣文 @ http://news.chinatimes.com/

保單定期檢視目前已經成為保險業務員爭取商機的首部曲,其實消費者自己應該定期主動自己為保單健診,才能讓保單符合現階段需求,也才可避免落入不肖業務員的話術當中,總是多買了不必要的保單、缺少了最需要的保險!

保單其實和自己的身體一樣,為了身體的健康,人人都需要定期體檢,讓它隨著個人、家庭情形的變動而有所調整,如此在風險發生時,保單才能提供當下最適切的保障。一般來說,簡單的保單健診DIY可以四大項目為主。

一、保險金額
人生每個階段的經濟能力與風險承受度不盡相同,在歷經變化之後,當初投保的保額是否符合當下的需要,必須是優先考量的項目。如果行經人生責任重大期、風險承受力較弱,需要增加保險金額時,可以使用原保單加保,或是再購買一份保險的方式,將保額買足,分散風險。使用原保單加保,就是使用「保額增加權」,在保單屆滿三週年、保戶結婚或生子當年,不需要其他證明,就可以用原投保年齡的保險費率,增加自己保額;也可以重新購買一張保單,讓自己的保障沒有缺口。

二、受益人與要保人資
受益人與要保人的資料是否需要修改,受益人是否需要變更、受益人與要保人的住址與其他資料是否有變動,皆要趁保單健診時留意。例如成家後是否將受益人改為另一半。

三、保障型態之轉換及變更
隨著人生需求的不同,保戶不妨多利用保單轉換及變更的彈性,滿足不同階段的要求。舉例來說:許多保戶為了加強保障,在有限的預算下,投保時先以定期險規劃責任重大期的保障;隨著家庭經濟情況轉佳,手頭較為寬裕時,保戶有權利選擇在繳費期滿的二年之後,將定期險轉換為終身壽險,並以當初的投保年齡來計算轉換金額,享受終身的保障。
此外,當家庭責任暫告一段落,保障的需求降低,退休需求隨之而來時,保戶可將原先的終身壽險保障變更為養老險或年金險,為退休養老生活規劃。

四、職業變動
在更換工作時,若是由於工作場所及性質的變動,像是由外勤人員轉為內勤文書人員,多半時間不須在外通勤,職業危險性將降低,保費也將調低,此時別忘了向保險公司提出變動申請,以免讓權益受損。

搶抱LED 獲利就在不遠處

搶抱LED 獲利就在不遠處

【2006/08/18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從聯詮與元砷合併到奇美入股璨圓,LED變得搶手;大家對於LED產業的期待,來自於LED跨入新的應用,以及具有節能概念。產業的變動,充滿機會,只看你的嗅覺是否敏銳...

去年中,萬海集團少東陳致遠決定讓投資多年的國聯光電與晶元光電合併,打造晶電成為國內最大的藍光LED磊晶製造廠,以及全球最大的四元超高亮度LED廠,晶元光電的股價從94年中在40元出頭,不到一年的時間,股價上漲到143元的歷史高價,這讓當初以每2.24股國聯換一股晶電的投資人沾光,持股最高的陳致遠成為最大的贏家。

合併消息 族群利多

LED業界有人開玩笑的說,如果國聯沒有跟晶電合併,現在股價可能仍在10元到20元浮浮沈沈,或是根本無法上漲到逾50元的相對價格,猶如麻雀變鳳凰,在產業變動中,陳致遠掌握時機,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是投資理財中重要一課。掌握產業變動和跨產業合作的機會,你也可以成為陳致遠。

今年以來面板雙虎友達和奇美在LED產業頻頻出招,友達今年初透過旗下的威力盟投資連勇光電,且仍不斷在尋求新的LED入股機會;奇美電立即以參與現增方式成為璨圓光電的新東家,並取得三席董事,面板廠不斷在LED產業的插旗動作,讓LED產業相當搶手,無論是上游的磊晶、中游的晶粒,或是下游的封裝都有募資的動作,這反映出台灣的兩大面板廠,都體認LED正是未來TFT LCD螢幕畫質的決勝關鍵,因而在LED上、下游搶先布局,不願在LED背光源世代的起步上落後對方。

產業的變動,充滿機會,只看你的嗅覺是否敏銳。

追溯到LED產業近二年第一椿合併案,聯電集團旗下的聯詮與統一集團的元砷光電合併,由於元砷的原始股東並非來自高科技集團,在聯電的加持下,合併之初,股價立即從14元上漲到24元,隨著市場對於聯電集團的期待,以及聯電信用的加持,有夢最美,讓元砷光電的股價持續衝上40元,即使新元砷的合併績效並不如預期,且今年第一季每股虧損1.28元,且上半年仍然虧損,不過元砷光電的股價也持續維持在30元附近不墜。

潛力十足 人人憧憬

而今年較令LED業咋舌的則是奇美光電入主璨圓光電,璨圓光電的藍光LED績效一直無法作明顯的突破,且在第一大廠晶元光電的威脅下,危危可岌,上半年璨圓的現金增資,經營層一度擔心會失敗,有下游廠也趁機要砍現增承銷價,卻在最後一刻,奇美光電向璨圓攤牌,要吃下30%的股權,並已先前在市場上默默吃貨,據了解,璨圓光電高層是以「奇美進來,股價有機會上百元,如果奇美不來,就現在這個樣子了」來勸退原來的三席董事。

果然,外傳奇美入股璨圓時,璨圓的股價就從承銷價附近的16元直上25元,當璨圓向外界公告奇美取得璨圓三席董事,才讓外界了解「奇美是來真的」,股價隨即一口氣飆漲到42元才休息。

另一家連續虧損三年的光磊科技,在宣布全球LED最大廠日本日亞化和日立電機參與光磊的私募後,光磊的股價也從不到5元,大漲三倍到15元。

事實上,從上述的例子,在短期內璨圓、元砷和光磊的變化並不大,而改變的是卻是投資人對公司的期待,元砷光電的高層曾私下尋問絡譯不絕的法人,他不了解,元砷始終無法賺錢,為何大家還要來拜訪?法人給的答案有三:一是大家對LED產業有憧憬,二是元砷是LED產業中第二大廠,仍有發展潛力,三則是聯電集團是有口碑的公司,他們相信以聯電過去的經營績效,可以改善元砷。

大家對於LED產業的期待,來自於LED跨入新的應用,以及具有節能概念,台大機械系教授、新能源中心主持黃秉鈞表示,LED應用於照明,比預期的時間提早五年來臨,在新能源產業中,太陽能只是夢幻股,LED才是亮晶晶的「鑽石股」。

應用延伸 改變世界

華爾街日報也在近期報導LED的適用範圍不斷擴大,正在改變全球照明行業的格局,毫不亞於二戰後霓虹燈和其他充氣燈泡發明帶來的影響。LED最令人垂涎的大餅將是在照明領域,尤其新興金磚四國與中南美洲甚至非洲國家崛起,油價飆漲,根本無力負擔昂貴的電費,而LED幾乎節約九成以上的電能,讓LED的輔助照明也提早到下半年啟動。

今年的台北光電展,奇美光電在會場展出32吋CCFL和LED的LCD TV比較,奇美工程師表示,奇美會在第四季推出以LED為背光源的TV,且韓國大廠也會在第四季同步推出;而英特爾結合筆記型電腦大廠、面板廠和LED廠舉辦LED應用在NB的論壇,能讓英特爾親自插手舉辦論壇,在NB零組件中還是第一次,可見LED背光源的前景與影響力。

這次LED的榮景還在初試啼聲的階段,就出現面板廠入股LED廠的現象,而在科技產業最會購併的鴻海集團還沒有出手,投資人,你準備好了嗎?

星期六, 8月 12, 2006

弄清內部報酬率 化解理專行銷術

弄清內部報酬率 化解理專行銷術
【2006/08/11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 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想要投資儲蓄險,強迫自己儲蓄的民眾,該如何拆解理專的行銷話術?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建議,可以直接問理專,這張保單的內部報酬率(IRR)是多少,IRR算入時間價值與複利,才能接近客戶實際拿到的報酬率。

 複利利息計算很複雜,如果一般民眾要拿起計算機來敲敲,肯定還是算不出來。但是,明明就知道不可能拿到14%到18%的高利率,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理專,自己也算不出實際的年報酬率。

 IRR是保險公司加入複利因素計算的數學式子,呈現出來的數據,較為接近客戶實際可以拿到的投資報酬,不過,IRR計算方式複雜,很難自己計算。

 銀行主管建議,問理專IRR是多少?理專可用話術「呼嚨」你,但是卻不能「騙你」,單刀直入詢問理專IRR數字有多少,就可以破解說得天亂墜的話術了。

 銀行人員簡單地解釋IRR,就是將每一期配息,再投入投資後算出總和的折現率,但是由於再投資的利率假設不同,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雖然,仍有美中不足之處,但已經是客戶可以馬上問到最接近真實報酬率的方式。

日存100元年收益18%? 別被理專唬住了

日存100元年收益18%?別被理專唬住了

【2006/08/11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 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只要每天存100元,便可賺取一年16%到18%的高報酬率?看準新台幣低利率環境下,部分保守型投資人偏好低風險、高收益商品的心態,最近不少理財專員透過電話行銷儲蓄險保單時,強調一天100元便可爭取16%以上的年收益,相較目前1年期新台幣定存2%左右的報酬率,十分具有誘因。事實上,銀行主管指出,類似儲蓄險保單實際年收益僅有2%左右,理專強調的高報酬只是用單利和複利的差別來「利誘」投資人。

 許多銀行的理專話術十分厲害,讓客戶聽了就心動。像是小靜最近接到理專電話推銷儲蓄險,理專告訴小靜每天存100元,就可以賺16%到18%的利息,而且是固定支付,小靜一點風險都沒有。「有這麼好嗎?」小靜心想,就連高風險的股票都不一定會這麼好賺了,儲蓄型的保險怎麼可以有這麼高的收益?

 理專解釋,每天拿出100元,每個月存3,533元,等於是一年可以存下4萬2,396元,20年下來,小靜只要拿出84萬7,920元,但是保險公司20年後,會支付給小靜97萬元,小靜等於是賺了12萬2,080元。

 理專說,客戶賺到的122,080元,除以20年,等於平均每年利息6,104元,跟小靜每年拿出的4萬2,396元本金相較,等於小靜一年就有14%的獲利;理專還說,如果小靜不是每個月存錢,而是年存的話還有折扣,小靜只要拿出4萬152元,獲利率更可高達16%到18%。

 小靜算算數字好像都沒有錯,但是還是覺得怪怪的,獲利怎麼會這麼高?到底問題出在哪?

 中國信託商銀財富管理協理楊誠信解釋,這是因為理專的話術忽略了時間價值,簡單的說,這14%算的是單利,以複利的概念來看的話,這張保單實際報酬率(內部報酬率/IRR)約為2%。

星期四, 8月 10, 2006

台灣黃金大王楊丁士崛起傳奇

瑞士銀行、中國人行都找他做生意

文/王之杰 @ 2006/8/9 PChome 今周刊電子報

王鼎貴金屬是台灣第一大黃金盤商,每年進口黃金量占台灣市場一半,報價則是台灣銀樓每日牌價最重要指標;董事長楊丁士從學徒、銀樓業者到進口盤商,五十年與黃金為伍的經驗,讓他成為兩岸金融機關都想請益、借力的對象。

他每年經手的黃金,是台灣「第一金都」金瓜石極盛時期年產量的六倍;他是期交所訂立黃金期貨定價規則時最重要的諮詢對象;他在黃金市場的名氣,連遠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都曾打電話請他移樽就教,到對岸開立寶號;如果沒有他,台灣中南部的銀樓,恐怕很難拉開店門做生意。他是台灣第一大黃金盤商、高雄王鼎貴金屬的董事長楊丁士,行事風格超低調的台灣黃金大王。

黃金大王沒有千軍萬馬,只有十二精兵;沒有威武雄壯的軍營,只有二十來坪素淨的辦公室。二十年來,楊丁士靠著一諾千金的信用及堅實難破的人脈,在繁華落盡的高雄鹽埕區,默默掌握台灣黃金市場的半壁江山。

楊丁士的低調,從樸素近乎簡陋的辦公室,就可窺知一二。走進王鼎的辦公室,完全嗅不到黃金大本營的「貴氣」,極普通的日光燈管、素淨的白牆、簡單的桌椅、笨重的傳統CRT螢幕,三三兩兩地放在帶銹斑的辦公桌上,連最重要的生財工具──電話,都是二十年前那種跟電信局租用的老舊機種。十二名員工,二十年如一日,維持八點半上班,四點下班的正常作息,如果不是此起彼落的電話鈴聲,很難讓人想像,這裡就是台灣黃金市場最重要的指揮中心。

推開一個人高的金庫大門,就更令人「失望」了。五坪大的空間,立著一台年歲不小的包裝機及另外兩個斑駁的小保險箱,之前金光閃爍、瑞氣千條的想像,頓時消失無形,領路的楊丁士看著這群外行人失望的表情,只能笑笑說:「其實黃金都放在銀行金庫啦!」

但千萬別被這樸質的交易室「騙」了。王鼎貴金屬已經連續多年榮登經濟部頒發的十大進口商之列,穩居台灣三大黃金盤商首位,更是全球最重要的黃金銀行──瑞士銀行(UBS)在台灣最重要的合作夥伴。王鼎的黃金報價,是台灣金銀珠寶業者每日牌價的最重要指標;王鼎每個月收受一百公斤左右的回流金,占了台灣黃金中盤商交易量的一半,不僅是銀樓業者的,更是升斗小民需錢孔急時的變現管道。

由學徒發跡一路走來不離黃金

楊丁士的出身,跟王鼎的辦公室一樣質樸。在日本統治下念完中學,就到台南的金仔店當學徒,從掃「金屎仔」的學徒做起。當時,銀樓的地可不能隨便掃掃,因為傳統的銀樓都會雇用師父自己打造金飾,磨製時難免會落下金屑,要把每一粒細如塵粉的「金屎仔」都掃起來,才算出師,小學徒就要學會用掃把一點一滴將金粉「回收」,才有之後接觸金品的機會。

也許是天生跟黃金的緣分,楊丁士不久就得到站台賣金的機會,為了更上一層樓,三十歲出頭就獨自跑到高雄自立門戶,經過多年奮鬥,終於在高雄當起銀樓老闆。民國六、七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銀樓生意漸上軌道,他更在土地買賣上賺到人生另一桶金,在金銀珠寶這一行也站得更穩了。

民國七十五年,政府正式開放民間黃金進口買賣,楊丁士見機不可失,找了其他九位朋友,湊了六千萬元,王鼎貴金屬就在高雄鹽埕開張,做起銀樓同業的大盤商。憑著在銀樓業界長年累積的人脈及信用,加上民國八十年代,台灣電子產業快速發展,工業用金暢旺,王鼎業務快速增長。

本來王鼎黃金主要來源是倫敦五大金商中的萬家達(Scotia Mocatta),但公司客戶胃口愈來愈大,供給逐漸開始吃緊,正愁供貨來源,有一天楊丁士突然接到瑞士銀行打來的電話,劈頭就問:「你們有能力每天賣掉三十公斤的黃金嗎?」他想都不想就說:「當然,這是小意思。」接著,雙方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進行文書認證作業,瑞士銀行為了驗證這個遠在南台灣黃金商人的信用,還特別聘請理律律師事務所南下,楊丁士也飛到瑞士看了鍊金廠。就這樣,王鼎貴金屬就成為台灣第一家與世界級的黃金銀行做買賣的民間業者。

事業擴張成為瑞銀在台最重要夥伴

十年來,瑞士銀行不僅完整供應王鼎所需,更特別幫楊丁士開了一個王鼎專屬的鑄模,保留一條生產線,專門打造台灣市場喜好的五兩金條,還特別允許王鼎有六十萬美元的融資額度。「一個台灣盤商能讓世界級的黃金銀行做到這些,難能可貴,非常非常不容易。」研究國內外黃金市場二十年的中信局襄理楊天立解釋。

楊丁士的名聲,透過瑞士銀行傳進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耳朵。中國在九○年代後半,朱鎔基政府想要扶植大陸黃金產業,一通電話就打到了高雄的王鼎,希望楊丁士能拔營進軍對岸黃金市場,但被楊丁士一口回絕,因為從小受日本教育影響,總對中國有三分敵意,雖然市場不小,這個念頭終究還是擱下了!

但王鼎在台灣半點也沒停,有了雄厚的貨源,王鼎業務擴充更快,極盛時期,每月進口黃金高達兩噸至三噸,橫掃中南台灣的黃金大盤市場。雖然近年來,台灣黃金市場因民間回流金數量太多,進口數量日漸下降,不過王鼎每月黃金進口量仍能維持一噸左右的實力,拿下台灣一半市場。

「我們是過路財神,做的都是利潤很薄很薄的生意,不是什麼黃金大王啦!」楊丁士揮了揮手說。為了證實黃金買賣真的不好做,老人家拇指與中指像算命仙一樣掐了幾下,數字像順口溜般從嘴裡滑出來:「當年黃金一公斤還在台幣四十萬元的時候,只賺二六六元;現在一公斤七十萬元,只賺五三三元,你看,這一行利潤真的很薄啦!」

自詡過路財神靠信用、匯率判斷賺微利

雖說是微利生意,一路走來,楊丁士也碰到不少半路殺出搶生意的程咬金。民國八十年前後,台灣經濟起飛,台灣黃金需求大量上升,不少銀行都磨刀霍霍地想切進黃金大盤商的領域,中國信託、泛亞銀行就是當時最積極的業者,連時任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的彭淮南,都動手弄了一個黃金小組。這些大銀行都想一手拿著砍價的大刀,一手提著滿袋的現金,殺進這黃橙橙的處女地。想不到,寶藏還沒到手,就敗走麥城。

「台灣的黃金市場基本上是個『關係』市場,銀樓業者大家都是學徒『野戰』出身,草根性非常強,上下游業者彼此關係是一條線一條線的,外人要進來相當不容易。」楊天立解釋,那種關係好到電話一接,不必報名,買賣雙方就知道對方是誰,只要價錢一報,一定成交,是個一言九鼎的市場!如果新進的銀行業者仗著身家底子厚,以為殺價競爭可以決定一切,貿然進入這個靠關係及信用緊密連結的社會,關係面或價格面,只要一個處理不對,「大家都會對你吐口水,『奇檬子』(感覺)不爽,再低的價格也沒人要貨!」

但也正因為大家過於熟識,關係過於緊密,價格幾乎沒有祕密可言,台灣整體黃金交易產業接近完全競爭,不但沒有超額利潤,連最基本的利潤都很可能被一次錯誤判斷全部吃掉。加上,黃金買賣這行,全都是用現錢交易,也很少進行外匯避險操作,大盤商一方面必須要有相當高的現金部位,另一方面也要有相當通暢的進銷貨管道,更要對黃金價格及匯率有精準的判斷,只要有一點沒到位,周轉就會有問題,生意怎麼做也做不起來,這當然也益發凸顯楊丁士及王鼎貴金屬的價值。楊天立笑說:「說楊董是台灣黃金市場教父也許太過沉重,但他絕對是台面上極重要的人物。」

致力轉型放眼黃金期貨交易

不知是拙於言辭,還是受到台灣特殊黃金買賣生態影響,只要問到楊丁士五十年來黃金操作的「撇步」,翻來覆去就是問不到細節,老先覺總是瞇起眼睛笑說:「真的就是靠經驗啦!」

黃金大王底子雖硬,但大環境考驗仍然嚴峻。經濟轉壞,民間賣金變現在這幾年已形成風潮,加上台灣製造業大量外移,都讓進口金量明顯下滑,整體金市「外熱內冷」的現象相當嚴重。幾年前,因為業務成長受限,王鼎貴金屬還做了減資,把資本額從一億六千萬元減至目前的一億一千萬元,「生意沒成長,就要趕快把錢還給股東!」

楊丁士可沒有坐以待斃,最近仍積極推動,希望證券期貨主管單位,能盡快輔導像王鼎這樣的黃金盤商,讓他們能取得黃金期貨交易商的資格,「我們是最了解黃金的一群人,與銀樓業者最熟,真正能接觸有黃金避險需求的先鋒部隊!」王鼎貴金屬總經理林進章表示,王鼎已經把二樓空出來,隨時準備迎接黃金期貨新戰場,讓老店重現十年前瑞氣千條的光彩。

年逾七旬,楊丁士仍維持正常上下班作息的習慣。約好採訪那天,老人家身體微恙、鼻音沉重,但仍不願取消採訪,一大早就坐在門口等著遠到的客人上門,直說「與人約好了就要講信用!」在他厚重的老花眼鏡背後,似乎仍看得到,當年那名充滿活力、信守承諾,學習掃「金屎仔」的年輕學徒,還鮮活地活在七十歲老人的體內!

黃金大王看行情:現在別再買了! 「如果是要投資,別再買黃金啦!價格這麼高都是人為炒作啦!」一問到黃金行情,一輩子與黃金為伍的楊丁士,劈頭就叫大家別一窩蜂搶進。

他認為黃金再上漲的空間不多,今年之所以看到超過700美元一盎司的價格,都是區域性戰爭及人為炒作出來的,一旦熱錢消退,金價很可能會退燒,看到歷史天價一盎司850美元的機會真的不大。

他也指出,一般認為,最近地緣政治不穩,引發的區域戰爭助長黃金價格上升,但在實務面,民眾在戰爭時反而會拋售黃金變現,長期來看,一旦真的戰爭爆發,黃金的供給一定會變多,高檔金價更不容易維持。

他估計,目前高檔徘徊的國際金價應該持續不久,下探之後,黃金價格應該會落到400美元一盎司左右,然後在這個區間盤整一下,才會再往上攻,這時投資人就可以伺機進場,再賺一波了。

至於與黃金進口息息相關的台幣匯價,楊丁士也認為台幣沒有大幅揚升的空間,「石油這麼貴,台灣要用很多美金買油!」一旦台幣短線勁揚,楊丁士就會多買一些美元部位,藉以分散風險。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502期,各大便利商店均有銷售)

楊丁士小檔案
現職:王鼎貴金屬董事長
學歷:中學畢業
經歷:金店學徒、銀樓老闆

星期一, 8月 07, 2006

6%的勞退金幫不了你

想退休 要自救

撰文/張弘昌、李曉婷 @ 今周刊電子報 2006/7/7

勞退新制至今滿一周年,但因負責資金運用的監理會遲遲無法立法通過,個人退休金帳戶只能領少少的2%保證收益,一年下來的報酬率只夠上小館子吃一頓飯!長此以往,即使順利領取勞保老年給付,退休後也只能維持目前三分之一的生活水準。就算要依賴子女奉養,但隨著台灣邁入老年化社會以及少子化時代來臨,未來,孩子恐怕連自己都養不起。

而攸關醫療服務的二代健保也將在不久後立法上路,在使用者付費和給付限縮的觀念下,好的醫療品質需要更多金錢才能買到,加重的醫療支出,讓老年的生活更加灰色。

如果沒有足夠的退休準備,長壽就不是福氣,而是懲罰!因此,面對愈來愈長壽的未來,你要提早做好退休理財和醫療準備,還是一退休就去應徵當大樓管理員?

今年六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美國《時代》雜誌刊登一則廣告。廣告的內容主要是一幅跨頁的全家福照片,裡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共六十六位,每個人姿勢不一,有人坐著,也有人站立,小孩子則是趴在地上玩耍;另外還有幾個斗大的英文字:八代同堂會是夢嗎?(Can a family span 8 generations?)

乍看之下令人不解,但當你將眼光移到畫面右下方的文案,一切疑惑頓時豁然開朗。「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是二○三五年,在醫藥科技的協助下,人類屆時將有能力活到一四○歲。你準備幫你的七十五歲孫子過生日嗎?」

二○三五年,距離現在不過三十年光景。三十年後,人類壽命可能從現在平均八十歲,延長到一百四十歲,假設屆時還是六十五歲退休,恐怕人生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而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銀行帳戶裡的錢,足夠支撐到你嚥下最後一口氣嗎?

存不了那麼多錢就退休,該怎麼辦?一位理財專家半恐嚇半開玩笑地說:「那就退休後去應徵大樓管理員啊!」他表示,人年紀過了六十歲不論反應或體力都不如年輕人,只能當大樓管理員做些打掃、收信的簡單工作。「但台北市有那麼多大樓可以管嗎?」

警訊1:企業提撥 不足養老

「退休後最遺憾的事,就是錢都花光了卻還好端端地活在這世上。」摩根富林明投顧董事長胡德興嚴肅地說,過去台灣在勞退舊制下,勞工關心的是退休金「拿不拿得到」,但現在新制實施滿一周年,卻發現「夠不夠用」才是最頭痛的問題。

究竟要多少退休金才夠用?胡德興保守估計,如果以退休後再活二十年、每月花費三萬元計算,加上其他醫療準備支出,少說也要一二○○萬元才「勉強」夠用,這還沒有考慮通膨或長壽等因素。如果從現在起每個月存下三萬元,工作三十年就可以擁有一○八○萬元,離一二○○萬元目標不遠,「問題是,有多少人可以每個月存下三萬元?」具會計師、理財規畫顧問證照(CFP)、現任銓亞資產管理公司副總周仕明無奈地指出。

即使退休金新制從去年七月一日起正式起跑,強迫企業每個月提撥勞工薪資六%到個人退休金帳戶,但受限勞退金監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遲遲不能立法通過,新制所提撥的基金無法進行投資運用,只能由勞保局存在金融機構賺取一.五%的利息,雖然政府有二%的最低保證收益,但仔細一算,仍不能保障一般薪水族的老年生活。

以目前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二.五萬元來說,假設工作期間為三十五年,薪資成長率為三%,退休後企業提撥的退休金加計二%的最低保證收益,到退休時不過才一五一萬元,更重要的是,這一五一萬元是三十五年後才領取,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率,恐怕只有現在八十萬元左右的價值。

而就算未來監理會順利成立運作,以勞退基金及勞保基金近十年平均收益率四.五%計算,三十五年後也僅再增加八十一萬元,假如要維持每月三萬元的消費水準,六.四年後就會乾枯見底,對漫長的退休生活依舊是杯水車薪。

警訊2:勞保給付 瀕臨破產

企業提撥的退休金不夠自保,那麼原本的勞保退休給付能不能用呢?答案,同樣讓人失望。

首先,雖然自七月一日起,勞保因增列最高月投保薪資上限四.三九萬元,使得勞工最高可以領取近二百萬元的退休金,但由於勞保為確定給付的退休制度,也就是事先講好退休給付條件,在歐美等先進國家,這樣的制度都因為少子化而面臨破產問題,勞保自然也不例外。據估計,如果目前所有符合勞保退休給付的勞工一起退休,勞保基金將短缺二千億元,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領不到錢。

再者,勞保基金不夠用,政府理所當然負責彌補,但看到政府現在的財政狀況,卻讓人忍不住捏一把冷汗。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一九九○年政府債務不過○.六兆元,到了二○○○年,攀升到二.六一兆元,現在,則高達四兆元,平均每位國人負債達十七萬元以上,而這還不含政府各種隱藏性債務,否則金額還會更高。

警訊3:養兒防老 已非必然

至於政府長期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同樣在創新高,一九九○年不過四.五六%,二○○○年上升到二五.六七%,今年則上看三六%,逼近舉債上限四○%。周仕明表示,政府債務近年來快速增加,只好加稅來減輕負債,像最低稅負制就是一個例子。政府既然自顧不暇,將來要繼續推動老人年金等社會福利都有困難,遑論勞保。

政府和企業的退休金不足以依靠,連過去習慣子女奉養的文化也正面臨轉變。台大財金系教授,同時也是退休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指出,十年前內政部曾做過調查,約有六成以上的老人是依賴子女生活,但現在卻不到一半,未來這樣的比率也會逐漸減少,主要原因在於「少子化」。

邱顯比舉例,過去一個家庭如果有四個小孩,每位子女對父母奉養只須負擔四分之一,但現在多半只生一至二個小孩,子女根本無力承受。而根據行政院經建會六月所提出的最新人口統計,台灣預估二○一九年就會進入人口零成長,預估到了二○五○年,台灣將是一.五個工作人口養一個老人,屆時年輕人難以負荷,老人也無法得到安養,就會衍生出嚴重的社會問題。

「養兒防老」觀念不再,期待父母留下什麼財產卻也是緣木求魚。周仕明指出,如將台灣家庭依所得高低分成五級,除了最高所得組的家庭可支配所得增加外,近五年來其他家庭可支配所得均萎縮一○%至三三%不等,所得最低的一組甚至淪為舉債度日,此外,勞工成本上揚,不少工廠外移大陸,許多中年父母二度就業都成問題,能留給下一代「啃老」的資產自然有限。

警訊4:二代健保 自費加重

退休金收入籌措不易,老年最常發生的醫療支出卻是節節高升。今年四月剛從美國回來任職的宏泰人壽協理嚴成均指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三%就引起社會關注,但有誰知道美國的醫療成本是以每年兩倍的驚人速度成長,「二、三十年後在台灣看病光是掛號費就可能超過一千元。」嚴成均做出最無奈的判斷。

醫療成本上揚,健保保費自然就必須跟著調漲,「這是一個不得不然的趨勢」,目前健保借貸金額高達七八五億元,隨時瀕臨破產,政府當前的財政失衡也不可能完全承擔。而呼之欲出的二代健保,則加重「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一代健保與二代健保最大的不同處,在於二代健保對於有相同成分、藥理分類或同功能的藥物,都有給付上限設限,很多藥物或非必要性檢查項目都必須自費,如果想要吃「高級藥」、「新藥」、「使用新醫療器材」,或是「看病超過十二次」的病患,就須自費補足差額,也就是所謂的「差額自費機制」。

嚴成均認為,台灣的醫療支出是跟著美國的步伐在前進,這代表若民眾仍以現行水準規畫退休醫療保險,未來恐怕只能享有「陽春級」的醫療服務。「現在買的保險,以後統統都不夠用,」宏泰人壽精算部經理鄭中文苦笑著說。

除了前面所提到就醫成本逐年增加外,退休後原本公司提供的團保、勞保、員工醫療保險等投保資格也統統喪失,等於無形中減少許多保障。再者,收入銳減導致可動用資金減少,此時想再亡羊補牢,年齡愈大保費愈高。

對策1:及早理財 事半功倍

面對自己「養不起的未來」,要怎樣規畫退休後的人生?弘利投顧總經理,同時也是理財規畫顧問協會祕書長劉凱平劈頭先問:你要什麼樣的晚年?扣除政府與公司給的退休金,自救的缺口還有多大?

劉凱平表示,如果計畫在養生村安度餘年,首先要先準備三、四十萬元的保證金,居住期間每個月還要繳二至三萬元,這還不包括雇請看護的費用,萬一子女無力負擔,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必須著手規畫,在退休以後一年至少要有七十萬元以上的花費,才能達到入住養生村的最低門檻。

但要提醒的是,這「七十萬元」,只是現在的貨幣價值,未來退休後,金額還要更高。劉凱平說,人類生活的品質不斷往上走,過去看黑白電視,現在則升級為液晶電視,二十年前一碗牛肉麵不過三十元,但現在一碗動輒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一九七四年時,台灣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不過一二五四元,但到了二○○四年,已成長到一.六五萬元,兩者相差十三倍之多。

對許多人而言,退休是新生活的開始,有許多夢想等待實現,因此在規畫退休生活前,除了先問自己「想過哪種生活?」外,另一個重點就是衡量自己「還有多久時間可以準備?」「萬一像CNN廣告一樣活到一四○歲,口袋裡的錢夠用嗎?」

「『時間』是最好的防禦武器,」胡德興舉例,假如預計在六十歲退休,以報酬率八%的商品計算,如果從二十五歲開始規畫,則每月只要投資五千元就可以達到一二○○萬元的基本目標;但如果從四十五歲出發,每月的投資金額就要暴增到三.二萬元;而萬一到了五十五歲才覺悟,則金額就變為每月十五萬元,這恐怕不是一般人可以拿得出來。無奈之下,只能要求自己在晚年克制欲望,或者再延遲十年退休,不然就要祈禱自己中樂透彩,才能養活自己了。

「延遲理財只能說是難以承受之痛,」周仕明指出,很多人以為退休理財重點在投資商品的選擇,殊不知「何時開始」才是真正關鍵之所在。

周仕明以自己的女兒為例指出,女兒出生時,周仕明為她買了份預定利率四%的保單,每年繳交保費十八萬元,並連續繳六年,六年後該保單可從保險公司每年領取十萬元,直到人生最後一刻。現在周仕明還替女兒進行另一項理財計畫,就是將十萬元轉為定時定額買基金,到女兒成年時,預計將有千萬元的資產等著她。

「前前後後六年我只出了一○八萬元,之後就以錢滾錢的方式增加資產,如果時間不夠『長』,根本做不到。」周仕明說,曾經有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因為積蓄在股市賠光,找他規畫退休金,但周仕明卻只是愛莫能助,「因為她沒有給我足夠的時間。」

對策2:根據風險 配置資產

周仕明的女兒雖然未成年,但因為有個懂得理財的爸爸,年紀輕輕就看到退休的希望,然而面對市場琳琅滿目的金融商品,一般勞工能為自己退休生活做的努力有限,這時企業能扮演的角色,就相對重要了。像是英商台灣士瑞克保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去年三月,台灣士瑞克購併衛豐保全,成為前三大保全公司,為了給保全人員安穩的退休生活,公司提撥了六%的退休金,還找來三家保險公司替員工量身定作年金險和投資型保單,除了訂出五%的報酬率外,保費還折讓三%,員工只要每月扣款三千元,老年後將額外有一筆可觀的退休金。

如果企業沒有提供這方面的福利,個人在退休投資方面該如何自救?宏利人壽副總裁黃旗興建議,一開始最好先從保本商品開始,例如需長期累積獲利的年金險,或轉換資產配置成本較低的投資型商品,比較適合年輕人,而屆齡退休族群,選擇有最低保證利率的分紅保單比較穩健。

如果行有餘力,則可以再往全球型基金或債券、區域型、單一市場做理財布局,最後才是風險較高的股票、期貨或選擇權。

劉凱平表示,根據國外經驗,投資組合的績效,九成以上來自於適當的資產配置,其餘才是買進時點或選股能力。因此,在不同年齡,依據風險承受度,做適當的資產組合,才是確保未來退休基金的最佳理財方式。

此外,資產配置的報酬率設定不宜好高騖遠,像加州退休金股票部位六成,過去十年平均年報酬率為一○%左右,而美國共同基金過去二十年平均約一三%,這些基金或退休金,都由優秀的投資專家在操盤,才有如此績效,一般人看待退休理財,更應腳踏實地。

對策3:醫療保單 彌補健保

至於老年醫療方面,保險是最好的保障工具,面對醫療成本居高不下,惟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多買幾個住院日額單位跟終身醫療險,才能分攤健保不給付的風險。

部分終身醫療險受歡迎的理由,顧名思義在於保障可持續「終身」,不怕有壽命過長的問題,以往定期醫療險最多僅能保到七十五歲,但此年齡正值各項老年疾病紛至沓來,也是最需要保障的時候。

目前市面上終身醫療險又分為有給付上限的帳戶型,與無給付上限的非帳戶型兩種,前者保費約僅後者六成左右,由於終身醫療對業者來說是個無底洞,雖然目前還有八家保險公司仍有銷售,但已經有很多業者準備停賣這類保單。據了解,帳戶型終身醫療險的保額,往往在四.二年就會用罄,屆時如果沒有做好退休金規畫,就會出現生活開銷和醫療支出兩頭燒的窘境。

此外,長期看護險也是退休醫療規畫不可或缺的主角。台灣人壽商品研究發展系協理許義全以鄰國日本為例,日本長期看護制度規畫相當發達,年金屋制度也很完善;但反觀台灣卻毫無起步,臥病在床老人身旁的多是外籍看護,若以一天二千元薪資計算,一個月看護費就高達六萬元,造成子女龐大的經濟負擔,因此,投保長期看護險絕對有其必要性。

長壽有時不是福氣,而是懲罰。」面對可能活到一四○歲的未來,你要提早做好退休金和醫療準備,還是一退休,就應徵大樓管理員?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第498期,各大便利商店均有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