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23, 2006

投資 順著年齡就對了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2006/10/23 @ http://udn.com/】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最新的著作「M型社會」震撼國際,據其統計,去年日本有八成人口降為中低收入階層,台灣未來也將步上日本後塵。不想在退休後淪入下流社會,專家建議,利用人生周期各階段的資金需求與風險屬性,尋找最麻吉的投資標的,才能預約富足安穩的退休生活。

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指出,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愈滾愈大,但中產階級卻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使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出現了極大的缺口,即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大前研一認為,政府施政持續錯誤,將導致惡性循環,失業率和物價年年上揚,如果企業與個人不自救,收入永遠追不上物價。

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年齡卻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試算,以2005年2月主計處統計平均薪資3萬4,168元、勞退基金年獲益率6%、工作25年,以及法定最低提撥率6%等推算,未來月退休金僅1萬3,538元,所得替代率約二成,距離理想的六、七成替代率仍有一段差距。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光依賴退休新制無法完全滿足退休生活開支,惟有建構完善的個人退休理財規劃,才能夠享有富足的退休生活。隨著生命周期不同、距離退休時間長短不同,應利用人生周期各階段的資金需求與風險屬性,利用適當的投資工具及資產配置,提高退休金部位。

20歲至30歲初出社會者,因為家庭負擔小,資金需求低,風險承受度較高,加上離退休的時間還很長,較能夠經歷景氣循環的考驗,不妨選擇一、兩檔基金定期定額長期投資,以全球股票型基金為核心部位,搭配具增值潛力的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創造錢滾錢的財富增值機會。

30歲至40歲的人開始組織家庭,家庭支出增加,風險承受度卻降低,應將新興市場部位轉換至風險分散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以及歐美股票型基金平衡風險。

40歲至50歲正值事業穩定的高峰期,子女開始自力更生,資金較為充裕,是加碼累積財富的好時機。惟此時接近退休,風險承受度偏低,建議股債比重應調整為六比四,以全球股票型基金為主,搭配全球債券型基金為輔。

50歲以後的投資人,開始退出職場,收入銳減,風險承受度最低,建議將資金多元布局各類型債券基金,例如全球債券型基金、美國高收益公司債券型基金、債信品質極佳的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券型基金等,以追求穩健的投資收益為主,當個名符其實的銀髮貴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