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14, 2006

SOHO族如何甦活退休生活?

【經濟日報/劉凱平(弘利投顧總經理)2006/10/09 】@ http://udn.com/

家庭基本資料
連小姐(化名)現年52歲、單身,是知名自由專欄作家,生活灑脫。每年撰稿及股利的稅後收入約160萬元,計劃於70歲退休。連小姐日常生活除了重視衣著品味及飲食健康外生活簡單。名下有一棟市價850萬自用住宅(非生息性資產)、定存新台幣3,200萬元(生息性資產)、國內外股票及共同基金1,200萬元(生息性資產),此外還有傳統壽險、意外險及醫療險,惟保額都不高。近來困擾連小姐的問題是自己很想換間豪宅,以提升生活與工作環境品質,卻苦於無從判斷購置豪宅及後半生短中長期理財目標是否能夠兼顧。

連小姐除購置豪宅計畫外,其它短期理財目標是保留100萬元緊急預備金;中期目標是60歲時換一輛價值200萬元新車;長期目標則是希望80歲前,每年花費10萬元在國內外旅遊,同時再預留現值500萬元作為慈善捐款。

基本假設:70歲退休,從現在開始每年收入不再調升,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3%。

理財規劃調整前資產累積情形

連小姐目前的短中長期理財目標,經過全生涯理財規劃電腦系統整體試算後顯示如果連小姐今天就按計畫購置豪宅,其資產將於85歲時全部用罄,之後晚年生活將面臨資金無以為繼的窘境。

可能面臨的癥結所在

連小姐面臨了幾個不同的問題,列舉如下:

a.資產運用效益不彰:非生息性資產加上定存高達總資產規模四分之三,其餘較具生息性的國內外股票及基金,因標的物報酬與風險不對稱,平白坐失寶貴機會成本(同樣的報酬率風險較小,或是同樣的風險報酬率較高)。

b.醫療保險額度不高:以目前年齡再追加投保已不符成本效益,因此資產運用效益更形重要。

c.未規劃老年看護費用:面臨退休年齡的人,問題不是住院治病費用無著,而是維護老年生活尊嚴的所費不訾又沒有規劃。

可以考慮調整的方向

相較多數人而言,連小姐的財務狀況相對良好,理應有能力改善生活品質。不過在人均年壽快速增加的趨勢下,基於穩健保守原則,規劃足夠100歲生活所需的資產規模並不算誇張,其中老年安養計畫尤其不能忽視(如聘專人居家照顧)。

連小姐的醫療保險額度不高、晚年醫療保障不足,更須重視穩健理財。經過與理財規劃顧問多次討論後,雙方共同研擬出兼顧連小姐短期購屋、提升生活品質及老年生活尊嚴保障的調整方向,包括:

a.提早在明年度進行購車及換屋計畫,同時將換屋預算增提至2,500萬元。

b.每年旅遊預算可由10萬元增提至20萬元。

c.增提75歲之後的銀髮安養準備金(現值):從75至79歲每月花費3萬元;80至84歲每月花費5萬元;85歲以後每月花費10萬元。

d.資產配置調整:

‧扣除緊急預備金及預計換屋資金需求後,保留約900萬元存放於定存。

‧善用調整後的生息性資產金額900萬,及今後每年收支節餘的金額,進行以下三階段的策略性全球資產配置:

(1)70歲退休前,投資於年均報酬率10%的全球資產配置式基金。

(2)71到80歲期間,投資於年均報酬率8%的全球資產配置式基金。

(3)81歲之後,投資於年均報酬率6%的全球資產配置式基金。

按照上述的調整建議,經全生涯理財規劃電腦系統再度試算後,連小姐的資產不僅足以支應購屋、提升生活品質及晚年尊嚴需要,更重要的是到100歲時,尚有累積生息性資產金額達2,423萬元可以順利完成公益捐助的心願。

結論

對連小姐而言,理財規劃過程讓她清楚了解,自己的財富及收入不僅足夠支應短中長期的理財目標,不需要降低標準,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精準認清不足之處及可以改善的空間,讓自己可以過著有品質及尊嚴的後半生。這正是全生涯理財規劃最大的價值,在專業理財規劃顧問與客戶共同的參與下,許多人都能和連小姐一樣可以安穩的達成全生涯理財目標。多算勝,少算不勝,更何況無算乎!

沒有留言: